新课程改革是我国一次深刻的教育变革,新课程的评价与理念,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严、更新的层次。高中体育教学亦如此,要求体育教师能快速融入新课程的教学中,在这一关键的创新性改革时期,要创新体育教学,从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高中体育教学实际,对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强化学生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营造良好的、积极的、快乐的运动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高中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结合高中生的具体情况,如身体发育特点、接受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打造良好的锻炼平台。例如,广泛开展选修课、体育活动、运动会、健康教育课等,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或者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强化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中的广播、宣传栏、报刊栏等宣传工具,加大对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培养学生的运动观念,并出示诸多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好处,获得进一步的熏陶和感染。此外,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学投入,一是不断完善体育运动场地,二是补充相应的运动器材,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共同营造适宜的运动环境,真正实现“全民健身、全民参与”。
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选择适当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运动所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需要相结合。例如,在教学“排球垫球”这一技术时,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垫球练习,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对垫和自垫的有机结合:接到对方的球后,先自己垫一会儿再传给对方;(2)隔网对垫:让学生五人一组一字排开,隔网与另一组进行对垫;(3)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其次,要与学生的性别特征相吻合。男生和女生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存在较大差别,这就决定了学生不同的运动喜好。对女生来说,她们更喜欢具有健康美和形体美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可以据此出发,为女生安排具有协调性和柔韧性的教学内容;对男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具有较强对抗性的内容和项目,所以教师应尽量为男生安排对抗赛,以真正体现体育运动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参与运动的乐趣,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运动理念。
三、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喜欢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课可以使其放松。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高中生也不例外,尤其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参与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摆脱一定的思想负担。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设计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游戏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和锻炼,并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先慢跑、后做操”的热身运动,安排一个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小游戏。比如抱球赛跑、贴膏药、跳绳接龙等游戏,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再如,在教学“篮球传球方法”这一技巧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练习,比如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持球,另一组不持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传接球练习,然后安排几个学生抢球和断球,如果抢球成功,那么角色互换,这样的游戏活动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传接球的技术。
四、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提问是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并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比赛时,可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思考问题,并探究问题的答案。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传接球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其他人能够非常轻易地就抢到球,并取得高分?”“后卫、中锋、前锋主要都是做什么的?”“如果抱着球不传给队友是否会出现丢分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让学生对体育精神产生深刻感悟。教师应在编写教案时认真思考,保证问题的设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学生的技术薄弱环节,并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重点上,才能发挥问题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技能本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效率。
五、改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考核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增进师生了解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考核方式单一,学生的成绩常常被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唯一依据,这种忽视学生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的考核方式难以发挥考核评价在教学运行中的导向作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改进评价方式。首先,评价语言至关重要。艺术性的语言更容易触动学生内心,让学生保持心情舒畅,用心聆听教师的教导,形成深刻印象,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体现评价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吝啬表扬的话语,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嘴里,尽可能以鼓励和赞美为主,同时面要宽,由点及面,落实到某人某事或当众表扬,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障教学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其次,教师要增加对学生优势特长的考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选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顺利完成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但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和努力,通过对高效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究,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陆金冬.高中体育教学一体化模式的实施目标与过程[J].田径,2022(5):18-20.
[2]高世超.简论德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青少年体育,2022(3):38-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