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课课时随之增加,对体育课堂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的体育课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影响中小学学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1.1教学模式简单粗放
当前,因校园安全事故和矛盾纠纷问题影响,许多体育教师课堂上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趣味性不强,不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乐趣,教学效率低下也是理所当然的。另外,有些体育教师责任心缺失,课堂组织粗放散养,简单教授体育技能后,放任学生在操场自由活动,没有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进步不明显没有收获感,体会不到参与集体活动的愉悦感,对体育课学习和锻炼失去了兴趣,不再期待体育课。
1.2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主动性不强
有些学校不重视体育课教学,体育课严重被文化课挤压侵占现象屡见不鲜,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的不好,体育教学如空中楼阁始终不能有效落地实施。中小学生对体育课认知不到位,认为体育课就是随便玩,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忽视了体育强身健体、学习体育技能和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作用,不能积极主动投入体育课参与体育锻炼。阳光明媚气候温和的天气,学生在体育课上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好。严寒酷暑阴云密布的天气,学生体育课积极性较差,体育教学效果差。此外,当代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不高,怕苦怕累又怕脏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不想出汗又怕弄脏衣服,体育课自主参与度不高。
1.3、学生学习缺乏有效指导
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对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缺乏系统合理的教学计划,教案备写不严谨,教学目标模糊不准确,而在实际体育课堂上重难点不突出,组织形式单调乏味,看似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实则虚而不实,学生没有得到有效扎实的教学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忙于自身工作,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关注重点只是生病或健康。学习方面家长只顾着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忽略孩子的体育锻炼和陪伴,学生在家庭当中感受不到有效指导和体育锻炼的熏陶。
1.4、场地器材设施配备不达标
场地器材设施配备充足是满足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动的必备条件,当下多数中小学场地器材设施配备都不达标。一是建校之初学校面积占地较小,随着学生人数增加体育教学场地无法满足当下需求,学校周围建筑环境复杂,人际关系网错综复杂扩建校园难度大。二是学校底蕴薄弱办学经费有限,维持正常教育教学支出项目多,体育场地设施日常维护保养难,常规教学器材使用频繁且损耗快补充不及时。三是学校班级多、体育课时多、同一时段上课班级集中,器材分配不均衡。
2、调动中小学学生积极性对体育课高效课堂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体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体育教师主导下学生进行认真学习的过程,学生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基础。如果在教师激情引导下学生配合非常积极,那么这对高效课堂而言就是一种良性催化剂,学生乐于学教师善于教。如果教师上课时激情饱满而学生却懶懶散散配合不积极,那么这对课堂而言就是一种烈性抑制剂,挫伤的不仅是老师的积极性,还导致课堂压抑沉闷无趣,这样的课堂还怎么高效呢?
3、提高中小学学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3.1介入多媒体教学技术
新时代的中小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更加开放与包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他们而言比较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介入恰好能够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这一缺点。将多媒体教学技术融入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中,通过图文、影像、声音、故事等进行结合,合理优化旧有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场地不再局限于操场和教室,教学器材也不再局限于体育器材,教学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运动技能,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多维的发展。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来选择图像、文字、视频、声音、故事等素材创设情境,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具体,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3.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事半功倍,师生关系紧张对立事倍功半。师生关系和谐是推动中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信任老师才会听从老师的安排。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从互相尊重开始,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其感受到平等的师生关系,爱护学生让其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共同维护。“一厢情愿不是春,两情相悦长久时”。师生之间要相互了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要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以体育游戏切入是最好的选择。
3.3、明确目标强化有效指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体育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教材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重点和难点。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的内容,更要注重身体素质,注重学生的体育实践。通过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获得运动技能后得到不断强化,学习效果获得升华。举例来说,在篮球练习中,可以利用熟悉球性练习、各种运球上篮来加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础篮球技术。通过三对三教学对抗比赛强化个人技术和战术配合,观摩人员不仅可以担任现场裁判熟悉裁判技巧,还可以通过观察场上情况对照自身表现,可以查漏补缺,补齐自身短板。
3.4、多元化评价学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明确评价目标,合理选择评价内容,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发挥多面评价主体作用,合理运用评价结果。评估过程中,以教师评价引领,提倡中小学生相互评价。课堂上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体会成就感,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发展。利用多元化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发掘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乐学善学能出成绩,鼓励教师乐教善教能出成果。
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中小学学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体育教师应以学校教学实际条件为基础,介入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优化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全面了解学生兴趣并因材施教,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会换位思考能做到严慈相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强化自身技能,明确教学目标强化有效教学指导。多元化评价学生,充分发挥精确诊断、良性反馈,有效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勇征.构建高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3(26):80.
[3] 赵蓓.体育课中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作用[J]. 快乐阅读:下旬刊 . 2012,(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