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文化自信教育渗透策略分析
吴智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智勇,. 高中物理文化自信教育渗透策略分析[J].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069.
摘要: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非常有必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的教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高中物理
DOI:10.12721/ccn.2023.157069
基金资助:

1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除了文化的传承之外,还需要培养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在物理学科的视角下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能力有志向的年轻人进入科技创新的行列。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非常必要。在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就包含了学生对待物理学这门学科、对待物理学家、对待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的态度。如果学生对本国的物理学家的研究怀揣了一种崇敬和向往的心态,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持认可和惊艳的态度,对中华民族的崛起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对于他们接下来的物理学习与后续发展都会有很重要的影响。

2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的策略

2.1教师观念的转变

无论是从政策导向还是学生培养的角度而言,文化自信培养的必要性都不言而喻,所以教师观念的转变非常必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含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在“文化基础”中,指出了“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肯定了文化的重要性,在“社会参与”中明确提出了“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文化自信”切实是中小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为了培养中华民族的新生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而不是量产只会应试的做题机器,所以,教师观念转变非常必要。物理学科的教师应当树立起“课程思政”的观念,落实全员、全过程育人的要求。教师观念转变具体指的是在物理课堂中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兼具育人功能的转变,从偏重知识结论向注重知识生成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理想信念培育转变。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的素养,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除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之外,还包含了科学态度与责任。具体而言,物理课堂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堂,还需要借助物理学的发展,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物理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去解题去计算,而是要通过物理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内容就是将“教书”和“育人”有机地融合起来。促进教师观念转变的主要手段离不开教师培训和对教师的引导,强化理论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培养文化敏感性和文化自觉性,示范课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可以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灵感,强化物理教师之间的教研和交流能够更好地整合既有的经验和教学内容。如果能够将现有的教学中文化自信的素材加以整理,形成体系,构建理论,形成模型,那么就能够让更多的物理教师认识并重视物理课堂中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主动转变观念,达到扩大影响的效果。

2.2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从西方进行工业革命以来,物理学科飞速发展,但是早在公元前,我国就已经有人开始对很多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进行了研究和记录。我国古籍中对这些研究的记录,是很好地培养文化自信的素材。能够在物理课教学中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素材非常之多。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出了大批有才干有志向的科学家,他们的故事应该被每一个中学生熟知。比如中国半导体技术奠基人黄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拓者程开甲、可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力学家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郭永怀等。他们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都果断放弃了海外优厚的条件,回到了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将这些故事融入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能用于支撑教学的手段不断增加,培育文化自信的手段也多种多样。除了坐在教室里,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言和符号的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课外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者科普宣传片,也可以引用和物理现象、物理原理相关的诗词歌赋或者是成语典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朗读或者学生朗诵等方式,将这些内容贯穿于物理教学中。比如,在引入静电力的时候可以用“玳瑁吸喏”;讲到力的时候,可以讲“力重不能自称,须人及举力,刑之所以奋也”;在讲万有引力的时候可以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在讲比热容的时候可以引用“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除了教师直接讲授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机会查阅文献,以小组分享的方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课堂上除了引用古典文化中诗词歌赋这样的“软文化”,也可以组织建设物理教学的专用教室。这样的专用教室可以是实验室,也可以是具备虚拟现实交互功能的现代化教室,也可以装备物理仿真实验设备、科技发展模型等。当然,我们也可以走出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甚至是一些科研单位,在现场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故事,为学生展现我国科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在学习核聚变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国的托卡马克装置;在学习受力平衡的时候为学生展示南京长江大桥;在学习核裂变的时候为学生介绍秦山核电站;在学习电力传输的时候给学生展示我国的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实现西电东送的装置等等。

4结束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党的带领下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面对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们需鼓足乘势而上的干劲,这需要强大的文化自信作为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做好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受到做好新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的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1]黄东桂,吕晓凤.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自信思想的研究综述[J].理论建设,2017(1):5761.

[2]郭元祥,彭雪梅.在中小学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5):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