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强健的体魄是初中生学习与生活的基础前提。为了确保初中体育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取走班制分层教学,彻底突破以往固定的班级授课模式,赋予学生自由选择体育运动的权利,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促使体育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的关注与注意力,最终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逐渐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从而实现学生的体育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合理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在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真正体现出分层教学的理念,利用差异性为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让各层次学生都能进步。体育教师要明确,不管哪一项体育运动,都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组织练习,选定的教学内容一定要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为目的。以足球课为例,在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就要为学生介绍三个学习内容不同的小组:一是游戏组,该组围绕足球基本功组织各种类型的游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达到锻炼的目的;二是技能组,该组的各种教学活动都以培养学生足球技能为主,教师会以正常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足球技巧,适当组织足球竞赛,将表现突出的学生选拔到学校足球队;三是技能与娱乐组,该组学生要具备最基本的足球功底,在此基础上通过娱乐活动让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这样教师提前向学生讲明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努力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小组,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水平相近的学生在同一个小组内,他们也会不甘落后、奋力拼搏。
2结合学情,合理分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的学生,心理需求和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学情,即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比如,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男生身体素质普遍比女生身体素质要好,耐力和力量较强,而女生的柔韧性则普遍高于男生。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当然,仅仅依靠固有的印象进行分层教学是不合理的,教师可以在最开始上课的时候,利用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来测试学生的体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分层,这样的分层方式就比较科学合理,实施分层教学时,也能够将分层教学的优势凸显出来。
3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教学分层方式
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兴趣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影响体育教学整体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确保选择的教学分层方式是合理的。从整体上来看,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高,而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则相对较弱,这样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分层标准,从而确保分层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800米跑”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800米成绩进行小组划分,教师可以将跑进3分20秒的学生划分到优秀组,将跑进3分30秒的学生划分到良好组,将3分40秒以下的学生划分到一般组。这样可以让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培养,从而有效提高优秀组和良好组学生的800米成绩,并增强对成绩一般学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进步标准数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发挥分组教学作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800米成绩。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跑步过程中的技术动作规范性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这样能够让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变得更加清晰,对于技术动作比较规范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冲刺区选择、呼吸节奏调整、爆发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将这些内容作为教学重心。而对于技术动作比较不规范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教学侧重点放在体能耐力、身体平衡调整、摆臂幅度与角度、跑步发力点以及脚掌落地点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800米成绩。
4重构教学的内容
对初中体育开展走班制分层教学,就需要对原有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运动强度的提升,以及运动与学生年龄、身体素质吻合等问题,还要结合健康学、心理学,为学生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程内容,促使体育教学发挥其最大化的功能与价值,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之中,既能达到体质增强的目的,又能形成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各项体育技能时,包括速度、力量与节奏等,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去安排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比赛与技巧的训练等内容,并且通过分层教学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项目加以练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5科学评价学生成长情况
分层教学近年来得到了普遍运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能照顾到所有学生,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征实现发展。此外,对学生进行评价是要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应该把发展性原则贯穿于评价之中,教师要全面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们的优势与不足,向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如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200米跑步训练,有些学生爆发力强,但他们却不喜欢短跑运动,教师在对他们做出评价时,要重点关注速度,可以要求他们在27秒之内跑完200米;有些学生耐力需要锻炼,教师不向他们提出时间方面的要求,只是要求他们顺利跑完全程即可,以此激励学生。在评价方面,要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让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努力超越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避免出现少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数学生当观众的情况。评价方式的创新能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教师可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让学生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自我监测,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积极参与到身体锻炼之中。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积极落实分层教学,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的分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教师能够推进思想教育,能够落实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还能够有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虎.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93-95.
[2]张震伟.分层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