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利用导管从患者的外周手臂实现静脉穿刺,避免化疗药物直接接触患者的手臂静脉,靠近心脏的大静脉迅速冲稀化疗药物,减少相关药物对患者血管造成严重刺激的临时导管置管术称之为“PICC置管”。临床方面,PICC导管方法虽然便捷,患者疼痛感轻,但是部分患者身体条件不允许,无法完成插管操作时,仍需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护理管理工作的改进。找到相关性的感染因素,总结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肿瘤患者放化疗计划的具体执行也会变得非常顺利。本次实验研究主要分析了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希望能为其他护理人员更多地积累护理经验,更好地改进工作不足提供帮助。
1、资料和方法
1.1患者资料
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随机抽选为实验研究对象,与家属说明实验目的、研究意义等,确保所有患者均符合“放化疗标准”和“PICC置管要求”[1]。全部患者包括男性7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为(45.77±4.21)岁。
1.2研究方法
派出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较高,业务能力更强的工作人员,完成对肿瘤患者放化疗前的PICC置管操作。期间加强PICC导管维护,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范操作”等原则,按照控制标准细化操作流程[2]。
1.3评判标准
针对疑似感染患者的局部感染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置入部位、放化疗时间、细胞免疫功能、皮肤过敏情况等展开具体的分析,另外做好血栓生成因素的调查,从而发现血液相关的感染因素。局部感染: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穿刺部位红肿、渗液、脓性分泌物的培养结果呈阳性。血液感染: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经寒战、发热、肢体外周血液的培养结果呈阳性。
1.4统计分析
实验研究中选择专业软件SPSS 21.0 处理所有数据、相关结果。计量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120例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的分析结果,可见下表1:
表1: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占比分析
3、讨论
PICC导管操作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越高;PICC穿刺后细胞免疫功能缺失、皮肤过敏情况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们的治疗效果。PICC置管考察着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等,在局部感染因素、血液感染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后,积极改进护理方式,主动加强护理干预,认真做好置管维护、监管控制工作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3]。临床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的重要性,最好提出新的看法,不断积累操作经验,真正体现出PICC置管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专业性等特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同期放化疗PICC导管置入后进行相关性感染因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管理,应该引起医务人员们的高度重视。临床实践过程中,还要展开其他类型感染情况的调查,不断优化护理服务效果,才有利于肿瘤患者们放化疗后身体健康的恢复,生存质量的提高等。
参考文献:
[1]李秋.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要点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23)90-91.
[2]徐少杰.肿瘤患者行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8(26)55-57.
[3]张康丽.试论肿瘤患者放化疗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08)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