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对多重障碍学生社会技能干预的研究
周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婧,. 特殊教育学校对多重障碍学生社会技能干预的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3.9. DOI:10.12723/ccn.2023.157074.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关于特殊教育性质、使命和发展的科学论述,为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新路径,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残疾儿童最大限度地发展,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办学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教育对象的改变对特殊教师提出了新挑战,需要培智学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在特殊教育中融入社会技能干预理念,积极采取面向多重障碍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满足其个别化的成长需求。
关键词: 特殊学校多重障碍社会技能干预
DOI:10.12723/ccn.2023.157074
基金资助:

多重障碍学生是指具有两种及以上身体缺陷的学生,此类合并障碍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社会技能干预能够帮助这类特殊学生尽可能的适应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激发学生感知能力,营造良好育人班风

好的班风对学生心理有暗示、监督、修正、模仿、导向的重要作用。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既能为多重障碍学生提供平等、友爱和安全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班集体生活,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尊重差异、欣赏他人、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将绘本教育融入班会主题教育中。例如,用手语和插图讲解绘本《与众不同的朋友》,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障碍类型的小朋友。同时,引导纯学生与多重障碍学生友好相处,给多障生以帮助和支持,逐步培养纯学生的爱心、包容心、耐心、同理心,从而形成温馨有爱、团结向上的班风。在班风培育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需要为全班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和示范。

二、践行个别化社会技能干预,发展学生多元能力

(一)运用强弱搭配互助策略提升学生自主生活能力

多重障碍学生如果没有方向意识和空间概念,缺乏站位整齐的意识。教师以能力强弱搭配来设置两人一组,由程度相对好的学生站一排,程度较弱的学生站一排,以强带弱,对此进行拍照并打印,贴在教室明显位置作为视觉线索,以提示学生随时对照图片,迅速找到自己的站队位置,并在自然情景和场合中不断进行强化鼓励,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站位的习惯。例如,班里有一名重度多重障碍女生生活自理能力弱,缺乏盥洗和梳头能力,教师在实践中以同伴介入为干预策略,并根据任务分解法,将生活自理的每一步动作进行分解拍照,制作步骤分解图,贴在该生寝室墙上,以图片提示和示范提示作视觉强化,用于行为的起始提示,再逐渐消除提示。这样既培养多重障碍学生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又帮助他们形成自我决定的意识,进一步提升自主生活能力,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社交能力

在已有研究对情境游戏中交往情境下培智学生同伴交往策略主要偏重于室内课堂游戏的研究,按照培智学生游戏开展过程的顺序,学生在游戏前呈现组织游戏的交往情境,在游戏中出现加入游戏、解决冲突和维护规则的交往情境。其中,组织游戏的情境是指学生发起或组织某种游戏的情境,加入游戏的情境是指学生加入即将开始或正在进行的游戏的情境,维护规则的情境是指学生使用言语或行动的方式请同伴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境,解决冲突的情境是指学生采取各种行为或手段终止与交往同伴的对立状态的情境。通过情境游戏的开展,可以帮助培智学生培养社交能力。

(三)培养多重障碍学生的时空管理能力

进行班级时空管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时空管理能力。教师教导学生正确利用教室、图书室、律动室、餐厅、盥洗室、厕所、寝室等场所,培养空间规划、做事顺序及时间管理能力。教师利用每周一次大扫除的机会,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能力进行任务分配,以便高效完成卫生打扫任务。比如,有的大龄多重障碍学生粗大动作较好,伴有注意力缺陷,可以要求该生一个人认真打扫教室,不仅提升该生的专注力,还能锻炼该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对于两名重度多重障碍学生,教师可以形象生动地呈现擦桌子的分解步骤:浸湿抹布、拧干抹布、折叠抹布、用抹布擦桌子、投洗抹布,以此培养学生的顺序感。由于低年段学生尚无管理能力,教师每天上午积极督促学生按时打扫卫生,每天放学前主动去教室督促学生积极关窗,日复一日,学生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时间意识。在每次布置教室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全班学生积极参与,逐步形成集体观念及相互协作的良好习惯。

(四)课堂信息多元呈现,发展视觉化学习能力

学生的语言学习一直是很困难的,很多学生缺乏及时的学前语言教育干预,容易出现“文语并进”的现象。多重障碍学生的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表达、社交表达、情绪与行为能力等相对其他学生较弱,其语言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在社会技能干预中,教师需要实施个别化教育予以充分的积极性支持。高度的个别化,标志着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教师需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适时地降低多重障碍学生的认知目标,对中重度多重障碍学生则侧重培养其生活适应能力。例如,同样观察一幅语文课文插图,坐在最前排的弱视生可以站在屏幕前,用能看清的眼慢慢观察,并用手指出具体观察的范围作视觉提示;轻度智障生可以根据老师的简单指令和手势动作,在图中找出答案,或者辅以连线题;中重度智障生在老师提示下模仿图中人物做动作,或看简单手语找出相应图片;对于学障生和自闭症者,在老师提供的图片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这样灵活多样且适宜个体的教学方式,既适应了学生的不同认知途径,又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重度多重障碍学生来说,即使在习得与学科课程相关的学科知识、技能方面没有明显进展,但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行动反应、事件或经验的发展也可以构成学生的进步形式。同时,多重障碍学生还需要语言治疗、动作治疗、艺术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个训,以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享有公平的教育。

(五)运用正面合理评价方式激励个体行为能力

目前,对于缺乏学前语言教育干预的学生而言难以较快适应,因此在课程内容上需要做些适当调整。测试方式也应多样化,以满足各类多重障碍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中。比如,针对有听力障碍的培智学生,需辅助技术的帮助,可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游戏化答题。针对培智生,除在认知方面降低要求外,侧重对其进行生活适应课程及康复个训课程的考察和测试。针对视障生,需调整字体大小、座位安排及延长答题时间等。

三、加强家校协同共育,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多重障碍学生的成长需有家长的参与、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向家长收集多重障碍学生的信息时,以听觉障碍信息为主,全面收集听力状况、言语能力、智商医学证明、出生史、疾病史、康复史、家庭文化等资料,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实施个别化社会技能干预和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家长会这一平台,互通信息,共管共育。

四、结束语

多重障碍学生社会技能干预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将教育与培智教育有机结合,尊重和接纳个体差异,逐步提高多层次的支持水平,制定差异化的干预策略,营造积极的班级环境,系统化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增加学生和社会融合的机会,以最终实现多重障碍学生全面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严琳.多重障碍学生康复目标的跨学科实现路径[J].文教资料,2018(17).

[2]石娜琴.多重障碍教育国际新动向[J].现代特殊教育,2017(07).

[3]陈晓辉.培智学校多重障碍学生评估需求研究及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9(3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