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当代大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不断改善自身修养,提高文化自信,不断淘乐道德情操。而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深化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周围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各方面影响,能够更好地对大学生道德规范行为产生引领作用,进而整体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一、现阶段周围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影响
1.互联网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举世瞩目地成就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当今,互联网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当代大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而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快,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各方面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但是互联网信息中内容非常庞杂,有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和意思形态的渗透,而大学生自制力比较弱。更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对外部思想价值挂念的正确与否,在辨别上能力较差,容易被消极的社会思想所误导,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和正确的价值观塑造。
2.社会生活环境影响
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需要独自面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在缺乏家家长的直接监管下,大学生很容易与社会上不法分子产生间接或直接的接触,但是大学生对社会各种群体的人群的分辨能力比较差,所以很容易被误导或受到伤害。即使在双方和平相处的情况下,一些社会的不良分子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对大学生传播一些负能量,或者消极的价值观念,严重的误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
3.学业压力的影响
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很快,大学生学业之间的竞争,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高校对大学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据报道有些高校有大学生不完成论文或者论文质量不行或者学年不能学分不给予笔业。所有这些造成大学生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4.就业压力的影响
最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00万以上,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共性问题,由于社会上提高的就业岗位有限,有些单位对招聘设的门槛比较高,什么非985或211的高校不录用或者非名校的研究生的不聘等。现代大学生对岗位也要求比较高,非高薪不去,非对口不去等。于是就有传言即大学毕业就失业,这也是当代不少大学生毕业生的真是写照,这些无性当中给大学生增添不少心理压力。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文化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大学的教学质量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我国大学当前的教育体制,大量借鉴了西方的教学理念,这些行为虽然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国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但是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国的国情与欧美等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在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方面,更多是围绕历史知识、政治思想、经济理论等为主要内容。这这些理论知识专业性非常强,对大学生的具体的思维生活帮助并不大。而我国的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在教育理念上与西方的理念有很大差异。
我国的教育理念,希望在校大学生能通过心理健康正确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端正自身的行为,拥有正确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拥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健康的心理。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文化”二字并不是狭隘的文化知识,而是涵盖了我国5000年以来所积淀的丰富的精神文明财富,它是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源泉。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的教学内容之中,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大学生受自身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及文化的影响。而各种文化内容参差不齐,很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误导作用。而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了几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结晶。能够非常有效的帮助大在校大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等,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健康的心理。
另外,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上面,能够让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坚定的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以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规范的引领作用
推动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是大学心理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端正道德行为,树立健康的心理方面,含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在儒家经典《论语》中,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理念,能够让大学生在处理社会事务和大学生活之中,以及在待人接物方面,能够更加的规范道德行为,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
我国著名的儒家著作《孟子》中说道,“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教导我们在面对选择时,不应该犹豫不决,要明确的价值取向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名言警句数不胜数。大学中通过深入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树立H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总结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灵魂所在。中华民族靠其蕴藏的智慧,推动了中华民族不断的取得繁荣昌盛,克服种种困难,始终让中华儿女保持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不但能够引起大学心理健康工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重视,而且对推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
【1】王丽坤.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键康教育的积极作用【J】.咸宁学院学报 ,2012 ,(8).
【2】尹顺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17).
【3】张 伟.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D】.济南∶ 山东大学, 2010.
【1】汪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南昌大学,2012.
【4】张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12:13-14.
【5】李雪飞.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2.
【6】李博涵,柏宏媛.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价值研究【A】. 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2∶3.
【7】朱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毕节学院学报, 2013,07:109-112.
作者简介:董智耀 男 1980年 7月 广西天等 右江民族医学院 讲师 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