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画的重要性
中国画通过写实和写意技法描绘人物、川、花鸟题材,以此表现创作者对自然景观、自我、社会、哲学等方面的思考。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中国画都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无数文人墨客在中国画的体系中传承文化, 挥洒笔墨,在展现景之美、物之美人之美的同时,表达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追求。中国画的发展与中国本士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画以其艷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色彩,彰显了民族特色。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国的艺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状。由于西画色彩相对丰富,表现力较强 ,加之部分画家从国外带回了新颖的技术和理念,有些中国画画家逐渐将目光转向西画,开始融合西防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理念,注重画面的写实性,却忽视了中国画独特的写意性。虽然有些画家不忘传承中国画的初心,希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但是其作品往往处于“没有传统思想,也没有新思想”的平庸状态。更有甚者,为了突破创新,盲目将中国画与西画相结合,导致作品不伦不类。基于此,在立异中保持本土特点地传承肿国画显得尤为重要。当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追求。儿童渼育逐渐成为教育者、社会人士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注重对美术课本知识的传授,且重视对学生美术技能、审美情趣的培养。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审美教育,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将中国画融入小学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绘画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从而使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对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实施中国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实习发现,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部分小学生被多媒体中的短视频吸引,加之部分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降低,中国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面临一定的困难 。在班级授课制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非课堂的引导者,教师教、 学生学”的课堂模式仍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在常态化教学中, 一节美术课常常被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师通:常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讲授美术知识。其间,部分教师忽视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 导致美术课堂较为枯燥,学生难以提起兴趣。第二课时往往以创作为主。然而,笔者通过跟踪课堂发现, 一些教师以讲解国画技法为主;一些教师以临 墓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跟着教师绘画的步骤模仿,导致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 有些学生由于进度较慢,画面与其他学生相比完整度不高,因此,其成就感较低。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中国画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阻碍了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部分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一 些教 师对学生作品的评判仅仅以自身的审美为标准;一些教师仅根据临摹得像不像评定学生的作品。
三、中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1.开展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多样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变通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活力。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多样化教学一改以往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让知识的传授过程灵活起
来,因为“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小学生天真烂漫,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往往会对教具、学习用品会产生较大的兴趣。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使其多样化。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不断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中国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新知,还可以设定主题,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新颖、独特的中国画作品。如,在苏少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水墨画花》一课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将印象中的花卉用水墨画的形式大胆表现出来。教师先不传授任何技法,而让学生凭经验描绘他们心中的花卉,从而让学生在体验、探索、游戏中感受水墨画的独特绘画语言,体会中国画的艺术之美。又如,在讲授《练笔成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在宣纸上画上几笔,然后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对方宣纸上的笔画大胆创作,使其成为- -幅完整的画面。简单的点线在学生感受笔触的过程中不断被重新组合, 最后形成丰富多彩、具有学生个人色彩的作品。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玩中感受中国画的魅力,且能促进小组合作,使学生形成合作共进的意识。
2.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
美术学科的学习注重实践,纸上谈兵远远不够。中国画取法于自然,因此,创作者必然要走进自然,体会植物的生长变化、山水的磅礴气势、屋宇车船的结构等。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学生的创作想法很好,但由于不清楚生物的生长变化,部分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难以将自身的想法准确地表现在画面中。这容易使学生感到苦恼,甚至导致学生丧失创作的兴趣。此外,图片难以将大自然的韵味体现出来,学习中国画也不是仅靠临墓就能领悟中国画的精髓,自然才是中国画创作的素材来源。因此,学生需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自然的奥妙。学生只有了解生物的生长和结构,在创作中不断思考,
画出来的画才能更加生动。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外出写生的机会 ,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熟悉自然中的生物,激发创作的兴趣。自然中的景物在不经意间能组合成一幅绝美的画面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让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和国画材料将所见画下来,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增强他们的构图能力。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写生读懂自然,在之后的创作中,即使无法走进自然,也能根据之前的写生经验开展创作。除了课堂写生,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的引导,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走进自然,利用手机、相机记录自然中的美好瞬间,然后将这些美好回忆带进课堂,与其他学生分享,从而促进学生多多参与课堂,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
结语
整个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是最为基础的阶段。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可使学生了解大自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能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中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