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特点的有效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育工作者们也意识到了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将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做心智图,指人们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地将图像与文字组合起来,并通过图文结合的优势强化记忆。使用思维导图时必须先要明确主题中心句,然后将与主题中心句有关联的要素,通过彼此隶属但意义不同的彩色层级图形显示出来,让主题中心句和具体的图形、各种颜色等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记忆。
二、思维导图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1.帮助老师和学生开展课堂教学。
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不足,而语文表达能力又较弱,所以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教师利用课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逻辑思维和熟练地使用文字的能力。运用思维导图,与图像、颜色等信息相连接,把丰富、复杂的知识系统简化,用结构图的方法直接的表达。同时老师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有深度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其中内涵、核心观点等,有助于学生比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注意力。
思维导图是利用其独特的表达手段,使用生动有趣的图画、曲线。颜色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现在由于多媒体应用越来越普遍,教师们可以利用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展示课程的具体内容并加以扩展,从而带动学生的兴趣重新回归课堂上,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拓展学生的文学思维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教育就不仅要注重课文本身俺还要重新的定位语文教育,对课文中某些带有升华内涵的词句要着重的解释。思维导图就像是学生阅读的一个方法,也是风筝的一条线,老师要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飞翔的更高远,同时还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阅读课文上的文章,还要进一步的掌握课外的内容,训练自身的文学思维,丰富自身的思想空间。
三、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较多且效率较低
对小学教育时期学生来说,因为学生能力尚处在初始发展时期,对一些知识点没有加强的掌握机会。但是,在小学阶段语文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语文老师为了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加强掌握,使预期教育目标可以更迅速达到,通常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习难度和内容。由于教师在介绍知识课题时速度较快,未可以展开深度讲解分析,使得基础知识相对淡薄的部分学生很难适应课堂进度,并且也因为小学语文课程中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在课堂教学不断深入的情形下,部分学生也常常会把语文的基础知识要点给遗忘,这样对课堂效果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形成影响,从而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
2.知识结构缺乏清晰且未灵活运用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由于小学语文课属于非常关键的学科基础性教学,所以针对于这一阶段知识来说,其内存层次也相当多,对学生的今后学习有着很大影响。但是目前,由于许多小学生为了能跟上课堂步伐,对所掌握的有关语文基础知识在课堂下通常都很少总结归纳,所以由于许多学生并没有整合所有语文的知识结构,所以造成许多学生在使用基础知识时常常会有混乱的状况出现。由于这些状况的不断持续上升,也将会造成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片面性,在节约有关问题时对语文基础知识也就未可以灵活处理,从而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都很难进行有效提高,影响学生的发展。
四、小学语文课堂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思维导图教育活动目的是,老师通过每一个基础知识点,充分发散学生思想,增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惊弓之鸟》的教学中,老师要提高学生们对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们当成主体,带动学生对惊弓之鸟的掌握。老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定的词汇,绘制出一定的思维导图。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对一些知识,充分进行想象,绘制思维导图。老师在课堂上做好对学生们的指导,借助惊弓之鸟一词,学生就可以联想到不同的鸟类、弓等。课堂教学中,老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深入掌握学生的课堂知识状态,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思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阅读写作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老师在教学之前必须设置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整合课堂的信息,将每个需要着重介绍的内容加以清晰的说明,做到知识点和学习信息间的紧密结合,这样就可以利用课堂增强学生的记忆,增强理解。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对学习结构加以进一步的调整,按照自己的认知完成思维导图的设置。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透过思维导图,对知识点形成一种系统的认识,再配合老师细致的讲授,就可以深入了解知识点内涵,按照自己的认知能力来进行思维导图,建立自己的认识框架,学生在形成属于自身的思维导图过程中,其实可以逐步积累知识点,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3.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程上,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信心的训练,让学生可以更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老师也要保证其公正性,并针对学生的真实状态加以评价。改变了传统以分数为尺度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予以相应的引导,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信念。小学生的学习自信也十分关键,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上课成绩、对内容的理解、阅读水平、写作能力等方面加以考核,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掌握自信,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掌握效果。另外,在思维导图的使用上,老师可以更加熟悉学生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大大提高对语文知识点的掌握效果。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为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老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分析、组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自己也能掌握思维导图,将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燕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6(1).
[2]贺菊.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甘肃教育,2017(8).
[3]高斯涛,陈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11):83-86
[4]王锦霞,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2018,15(2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