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文化育人的策略研究
​刘子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子红,. 新课标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文化育人的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080.
摘要: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是新课标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希望小学生可以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对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有信心。小学语文与素质教育的密切联系非常值得教师进行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不但肩负着教给学生基础学科知识的任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担,还背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推动学生成为高质量人才的职责。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其社会发展的快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文化育人的方式也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本文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前提来探寻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渗透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文化育人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80
基金资助:

引言

从古到今,文字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弘扬着中华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中国的古典诗词、各代名篇等文化知识是语文教学贯穿始终的内容。推进学生的文化传承是基础教育阶段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要重视传承优秀文化,发展成为有文化的综合型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的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的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因而,在小学语文高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落实文化育人这一目标,全面凸显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推动学生踏入更有意义的文学之旅,推动学生在实践探索文化的环节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把育人的教学总体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入教学环节中。

一、赏读文言文,体会语文学习的文化底色

古典文学名著、文言文等等都是中华文化里的课文内容种类,优化传统文化的课程类型是统编版改革创新的一大转变。实际上,这也让教师明确意识到学习语文,本质上就是学习文化。作为一个文化认同的语文学科教师,见到课文内容就需要有一定的敏感度,要正确引导学生在品读文言文、文学名著等其它作品的过程当中,体会文字的源远流长,感受优秀文化的传承力量。尤其是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文言文的文本形式,对小学生而言,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区别非常大,不懂具体内容时会认为非常晦涩,可如果看懂了,就会豁然开朗。教师需要做好领路人的角色,推动学生对语文内容产生兴趣。在文言文的教学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文本形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与此同时,语文老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现有的注解,充分运用注解的启示功效,协助学生边学习边了解,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关心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将班集体分成两个小组的形式,正确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话题“太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跟人的距离比较近,什么时候离人远”,各自站在文言文中两小儿的视角开展班集体的辩论会。在这样一个实践活动中,学生以文言文的形式进入学习状态,可以充分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独特的魅力。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拓展学生的文化意识,以适度拓展的方式,丰富学生文化观念基本常识的认知[1]

二、以红色文化普及革命传统的教学方式

宣传好二十大精神,做红色根基的守护者、红色文化的弘扬者、红色精神的传播者。红色文化教育是围绕我国多年发展史中的重要具体指导内容,在现代化的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里的育人功效,可以为我国综合型的人才培养做出思想层面的贡献,使红色思想从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便可深层次的灌输到其思想观念当中,完成思想道德的建设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汇集了很多与红色文化教育有关的课文内容,其中包括热爱祖国、名人事迹及其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付出的代价等。正好是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才换来我们的安稳生活。这些事迹为语文教学中普及化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军神》这篇文章,讲的是刘伯承将军到国外做手术,拒接使用麻醉剂的事情,赞扬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残酷的斗争中表现出来钢铁般的意志,通过这一小故事,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今日美好生活的得来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教师能通过多媒体系统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现一些抗美援朝时期的视频课件,使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或者纪录片,感受到战争中的残酷,及其革命先烈的顽强拼搏精神,进而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了解,并且也使红色文化教育可以深层次的融入学生的思想观念当中。

三、融合探究型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营造正确的三观

为了能让学生更健康快乐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一定要渗入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创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需在教学中设计不同类型的探究难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展开对是与非的分析,进而树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可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果不能直接解读课文内容的中心思想等相关信息,那样也起不到教育实际效果。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这篇文章时,教师能够先让学生通读文章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认知。教师可以先不开展思想主题的分析,而是通过学生充分了解具体内容的前提下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讲一下这篇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的研究难题,如“如果让你去赛马,你会怎么安排出场顺序?”让学生试着从文章中的主人公的视角进行深入思考,分辨这种行为是否更加高效合理。教师在收集学生的答案后,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展开文中内容的介绍,对学生的观念会有更为积极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遇到事情要多观察,从全局性分析事物。这种由故事情景来展现思维的教学方式,使文化育人的教育更加合理,教师能够从这一视角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2]

总结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的语文学科教师要充分融合语文课程的具体内容,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凸显育人功效。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性,构建出更为适宜的语文教学情景,凭借自己的言谈举止,把育人与高效率的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启蒙时期的领路人,要全面领悟语文课文中隐藏的人文价值,进一步担起教育人的职责,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选准课程育人的突破点,融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保证由易到难实现育人的总体目标,注重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构建起一个非常全面系统的育人管理体系。语文教学的育人功效是非常明显的,教师要秉持着为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来渗入品德教育,让学生从个人素质、自学能力、实践技能等多个方面逐步完善,成为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海珍.统编版教材视域下语文教学中践行红色文化育人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2(01):44-45.

[2]马晓华.语文学科的文化育人及实现[J].课程教学研究,2022(07):18-23+6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