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新理念在大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李权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权,. 课程思政新理念在大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194.
摘要: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比较形象化的人文学科,要在实践中得到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本文从丰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开展第二课堂三方面来研究在实践中强化思政教育,让语文教学与思政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思政教育;实践
DOI:10.12721/ccn.2022.157194
基金资助:

自习主席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的主张以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直成为教育界的热词。在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以课程思政为指引,牢记该课程教学的初心,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一、丰富大学语文思政教学手段

在语文课程设置中,教育者要注重教材的丰富化和人文化,尽量选择一些可以很好地教育学生日常行为的教材,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有意义的方式来调剂教学氛围,比如通过趣味的汉字笔画拼写,来体现汉字的意蕴,感受汉字的美妙,通过一些伟人的对联书法来折射部分书法意蕴,或者通过学生提问、编写相关游戏或口诀来提高教学效果。将语文从原来的侧重文学性、艺术性或者史实性调整为突出文化渊源、爱国爱家、咏史怀古、人情练达等有助于增加文化自信、培养爱国精神、塑造良好品格、提升人际交往、增强感恩教育的篇目。

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教师要将课程篇目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特别是网络上的热点事件,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类,这有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精神精髓的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讲授《水龙吟》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主题人物讲解活动,围绕着“南宋少年英雄辛弃疾”的事迹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感知到那个横刀纵马、壮志凌云的辛弃疾,体会到其为国为民的人格魅力,无形中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操,培育学生的爱国之情,并被辛弃疾的精神品质感染,无形中塑造其价值观。

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导入教学的方式进行语文思政教育,比如在讲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我国各个朝代不同的文学作品形式以及涉及的文学大家,并通过一些影像资料进行播放。多媒体带有声音、图片和视频,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欣赏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的同时,他们的思维得到扩散,能体会到各种人文精神,这符合思政教育新理念中对于人文素养的要求。

教师也可以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主动合作探究,找到理解思政的新方法。比如在讲解《长恨歌》时,教师要突出讲解政治悲剧和爱情悲剧,在讲解中可以利用古今视界差异,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从文本出发,审视优美的诗歌语言,探究情景交融的字字句句、品味言近旨远的深情、评价众说纷纭的主旨。并在放手让学生研讨、评价学生鉴赏研讨、开阔学生文化文学视野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在讲解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进行提问,比如“你认为国富民强重要么?文章中有什么体验?”“爱情和事业你是怎么取舍的”等。这些问题虽然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能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能将他们的情感进行表述,能从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很好地体现出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要求。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人文关怀的素养

大学语文蕴含丰富,所选作品富含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精神,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所选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思想,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真正实现从思想和灵魂深处去影响他们。

比如讲到爱国主义精神时,教师就可以谈到“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以及力挽狂澜、扶大明将倾的于谦,他们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他们的精神却生生不息,永垂不朽,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也可以和学生共同研读杜甫诗歌,带领学生感受杜甫身处艰难,依然忧国忧民的“圣人”情怀。

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高等教育的特点,不应单纯培养语文的知识性和工具性,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上面,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在这种理念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应注重“人文—审美—工具”的协调发展,将人文放在大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位置。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基本理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更是教学育人的重要方向。

在《煮酒论英雄》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其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还原当时的情境,使之真切地感受到三国时期英雄本色。在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与思考有关志向抱负方面的问题,从中得到启发,懂得脚踏实地才是真理,使思政更好地渗透进去。

如教师要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方面的核心价值观时,教师可以以《蒹葭》《春江花月夜》等课文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真爱所具有的力量,感受对美好精神世界进行追求的价值所在。如在《蒹葭》当中,描述了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可以认为其描写的是青年所追求的理想信念。虽然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些挫折与阻碍,但是始终并未放弃。在《春江花月夜》中,诗篇将人生哲理同诗情画意相融合,使之汇聚呈现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引导读者充分感受美的价值所在。教师可以以此对学生的人文情怀进行培育,践行语文学科教育的初心。

三、大学语文思政教育要走出校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能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语文的思政教学路线,从而让学生的思政教育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

比如,讲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眉山三苏祠感受这个充满才气的文人,一生屡受挫折,却百折不挠的精神。豁达、乐观、开朗、豪迈是苏轼的人生准则。理解苏轼的光辉形象,懂得苏轼的崇高人格,明白苏轼的淡泊名利、看淡生死的境界,这些必将会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也可以主题活动使学生参与实践。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经常通过一个个红色故事串联起有关青春、奋斗、奉献的记忆,昭示了共产党人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教师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时,就可以带领学生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红色故事,这样的主题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也体现出了比较高涨的热情。同时,通过讲述红色故事,缅怀红色历史和革命先驱不朽的足迹,学生会发现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共产党员,其事迹都体现了革命先烈的为民情怀。这样的故事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去描述,就已经十分精彩、感人了。另外,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也能影响和启发学生的思考,因为红色故事本身所彰显的力量会促使学生通过这些红色故事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进而激励其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篇章。

总之,大学语文思政教育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课程思政新理念可以有效地运用到大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在思政新理念实施中,教师要充分创新教学理念,将书本内容与德育进行融汇贯通,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人文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法、多媒体导入教学以及情景教学等方法,将思政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语文思政教育也要与学生实践进行紧密联系,让他们在切实的行动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作者信息:李权,1986年生,四川成都人,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副教授,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及研究,电话18081878916,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警校路一段489号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