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薰郁片项目中石菖蒲的药效物质及其改善睡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周博 赵可 李如萍 孙杭 赵奇奇 周雨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博 赵可 李如萍 孙杭 赵奇奇 周雨婷,. 浅谈中药薰郁片项目中石菖蒲的药效物质及其改善睡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当代中医药,2022.9. DOI:10.12721/ccn.2022.157086.
摘要: 中药薰郁片项目中馨馥醒神系列的功效为醒神开窍、开郁宁神,其中的主药石菖蒲是我国芳香开窍类代表中药,可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能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镇静、抗抑郁、抗痴呆、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常用于改善睡眠。本文对石菖蒲药效物质及其改善睡眠的药理作用研究展开综述,进一步确定石菖蒲在中药薰郁片项目馨馥醒神系列中的可行性,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推动石菖蒲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开发和合理应用。
关键词: 中药薰郁片;石菖蒲;挥发油;α-细辛醚;改善睡眠
DOI:10.12721/ccn.2022.157086
基金资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X202110228057)

石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Araceae),取其干燥根茎入药[1],主产地为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石菖蒲归心胃经,辛散香窜,苦燥温化,具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高热神昏、癫痫、健忘耳聋、失眠等[2]。石菖蒲收录于我国中医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的上品部分[3]。《名医别录》载其:“聪耳目,益心智,高志不老”[4]。古代医家多将其作为芳香开窍药广泛应用,现代研究也表明石菖蒲药理作用范围广,多种疾病的治疗均可应用,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最佳,可改善睡眠、抗癫痫和抗阿尔兹海默症等[5]。基于此,中药薰郁片项目的馨馥醒神系列选取石菖蒲作为主药,更好地实现了醒神开窍、开郁宁神的功效。

1.药效物质

石菖蒲中含有多种具有效用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α-细辛醚、β-细辛醚为主)、萜类(倍半萜类为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成分[1]

1.1挥发油

α-细辛醚、β-细辛醚均为石菖蒲挥发油中最主要的物质,其中含量最高的为β-细辛醚,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是石菖蒲最主要的药物活性成分,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药理作用[6]

1.2萜类

从石菖蒲中分离得到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有环阿屯醇、胡萝卜苷、羽扇豆醇、谷甾醇、豆甾醇等三萜类和水菖蒲酮、菖蒲螺烯酮、菖蒲螺酮烯、石菖蒲酮等倍半萜类[7]

1.3黄酮类

目前石菖蒲中可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有8-异戊二烯基山柰酚、异夏佛塔苷、野漆树苷、紫云英苷等[8]。  

1.4有机酸类

石菖蒲中含有众多有机酸,主要包括原儿茶酸、绿原酸、阿魏酸等[7]

2.石菖蒲调节睡眠

失眠,主要指从开始睡觉到完全入眠持续时间长、难度大,高质量睡眠状态持续不佳,睡眠中易惊醒,睡眠时间短,经常在预定时间前苏醒,且醒后再难以入睡等多种睡眠障碍的表现[9]。当睡眠出现病理现象时,会出现“目不瞑”“不得眠”等情况[10]。邵福平的研究认为石菖蒲煎剂以及其挥发油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当去除挥发油后仍具有镇静效果[11]

石菖蒲挥发油具双向调节作用,在兴奋脊髓的同时,也可抑制中脑和大脑[12],中药薰郁片项目中馨馥醒神系列的开发正是利用了石菖蒲的双向调节作用,产生醒神开窍、宁神的功效。石菖蒲含油水煎液可以使戊巴比妥钠睡眠的持续时间缩短,又能够使苯巴比妥钠睡眠的持续时间延长[13]。Radhakrishnan等使用睡眠剥夺大鼠模型系统研究α-细辛醚镇静安眠作用,结果发现腹腔注射α-细辛醚(10mg/kg)能缩小体温与下丘脑温度差异,进而延长非快速动眼睡眠周期,从而提高睡眠质量[14]。此外,朱梅菊等通过研究认为α-细辛醚有可能具有一定的延缓肌肉疲劳发生的作用[15]。通过对石菖蒲中含量较高的成分进行体外抗疲劳活性筛选,确定α-细辛醚具有延缓肌肉疲劳发生的作用[16]。李海峰等发现运动过后缝背核的5-羟色胺含量和色氨酸羟化酶2(与5-羟色胺合成与分泌有关)表达均有提高,同时5-羟色胺受体1B的表达有所下降,而石菖蒲提取物能够抑制这些改变,从而延长动物的力竭时间[17]

3小结

石菖蒲为我国药用历史悠久的芳香开窍类中药,古人将其视为开窍醒神、安神定志之良药,其功效为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和胃[2]。石菖蒲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萜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成分[1]。近年来,有许多研究人员深耕石菖蒲中的挥发油成分,因为鼻腔嗅黏膜易受挥发性药物刺激,经由嗅觉神经传导通路,从而较为持续地影响整个机体[9],这为中药薰郁片项目中给药方式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石菖蒲挥发油中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含量最高,是其最主要的药效物质,发挥着广泛而难以替代的药理作用[6]。石菖蒲作为芳香开窍类传统中药,具备双向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特点,推动了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本文对石菖蒲药效物质及其改善睡眠的药理作用研究展开综述,进一步确定了石菖蒲在中药薰郁片项目馨馥醒神系列中的可行性,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推动石菖蒲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开发和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梅婷婷;闫珺;陈晶.石菖蒲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概述[J].中医药信息,2022,39(04):77-80+89.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20:93.

[3] 神农本草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27-28.

[4] 陶弘景 . 名医别录[M]. 尚志钧,辑校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3-24.

[5] Chellian R,Pandy V,Mohamed Z.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α- and β-Asarone: a review of preclinical evi-dence[J]. Phyto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therapy and Phytopharmacology,2017,32: 41-58.

[6] 郝野陆,牛文民.石菖蒲挥发油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02):141-145.DOI:10.13424/j.cnki.jsctcm.2022.02.031.

[7] 石坚宏,姬丽婷,骆启晗,余红霞,黄硕,李昌煜.石菖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研究进展[J].中成药,2021,43(05):1286-1290.

[8] Zhang F, Qi P, Xue R, Li Z, Zhu K, Wan P, Huang C.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ajor constituents in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by HPLC/ESI-QTOF-MS/MS. Biomed Chromatogr. 2015 Jun;29(6):890-901. doi: 10.1002/bmc.3371. Epub 2014 Oct 30. PMID: 25354491.

[9] 苟永鹏,张筱微,孙少卫,王亦航.失眠症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05):483-491.DOI:10.13517/j.cnki.ccm.2022.05.007.

[10] 于钦明,陈文月,王琪,李萌.中医治疗失眠病症常用中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2,50(03):102-107.DOI:10.19664/j.cnki.1002-2392.220070.

[11] 邵福平;田蕾;田妹;戴玉叶;陈龙梗;杨青山;程旺兴;王进;杨康.中药石菖蒲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8,24(22):65-69.

[12] 方永奇;吴启端;王丽新;邹衍衍;柯雪红.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镇静作用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1,(01):49-50.

[13] 万丽娟;卢金清;许俊洁;黎强;蔡君龙.基于芳香性药物镇定安神的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5,24(15):1-3.

[14] 袁斯远;刘金民.α细辛醚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08):1247-1249.

[15] 朱梅菊;谭宁华;熊静宇;朱洪竹;褚洪标.石菖蒲化学成分体外抗疲劳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02):174-176.

[16] 郭美彤;赵佳奇;韩诚;田雅娟;李钦青;贺文彬.石菖蒲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5(02):179-184.

[17] 李海峰;石若娜;韩文静;王红雨;丁飞;黄泽波.石菖蒲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1):2728-2730.

通讯作者:周博(通讯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