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主要是指出现在硬脑膜和颅骨内板区间内的血肿,有关资料表明,颅内血肿是目前最常见的硬膜外血肿,对病人身体造成的危害较大。而急性硬膜外血肿突发脑疝发病速度较快,病情发展难以控制,并且患者预后身体恢复较差,是目前临床领域内常见的脑外科急症,为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必须要对该病症进行探究,同时结合病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护理。本文以22例确诊为硬膜外血肿并发脑疝患者作为探究对象,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抽取22位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年龄处于12-76岁区间内,其中女性病患5人,男性病患17人,经统计因高处坠落导致患病者2例,因打击而患病者2例,因车祸而患病者18例。由受伤至救治所耗费的时间不等。
1.2治疗方法
患者进入医院之后需落实适当措施消除病因,同时采取给氧、脱水降颅压等方式加以治疗。其中1例通过非手术方式进行救治,剩余患者均采取血肿清除术或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加以救治。治疗结束之后注意营养供给以及生活护理,尽量规避并发症,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1.3结果
救治成功患者20例,但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救治无效死亡患者2例。
2急救与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急救护理
护理过程中,采取动态的GCS评分评判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变化及对光反射的不同,注意脑疝的早期形成12,一经发现脑疝的先兆症状,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并在半小时内静脉滴注完20%甘露醇,为减缓脑疝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同时需要静脉滴注5~10mg地塞米松,时刻保持呼吸道畅通,可采用高流量吸氧。与此同时迅速完成剃头发、皮试、备皮、术前针、留置尿管等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
2.1.2保持呼吸道畅通
一般抬高床头20°左右,每分钟吸氧2~4L。对于脑脊液侧漏患者使头偏向患侧,昏迷患者使头偏向一侧,必要时阻断咽通气道,尽早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
2.1.3病情观察
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瞳孔、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瞳孔: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好发部位是颞区。血肿逐渐增大引起颅内压逐渐增高并发脑疝症状,患侧的瞳孔先短时间缩小,后散大,继而光反应减弱或消失,病情发展迅速会出现眼球外斜和眼睑下垂等并发症,严重者即可转为脑疝晚期,侵及双侧瞳孔。所以,对急性期患者应密切观察瞳孔的动态变化,15到30min观察一次﹔意识:时刻观察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和发展趋势,硬膜外血肿的典型症状是中间清醒期﹔生命体征:若出现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血压升高(尤其收缩压和脉压差增大明显〉是颅内压增高的的症状。当患者呼吸在10次/min左右,脉搏小于50次lmin,收缩压大于等于180mmHg(1mmHg=0.1333kPa),常提示有脑疝。
2.2术后护理
2.2.1高热护理颅脑损伤严重的病人容易伴发中枢性高热,大脑功能紊乱,持续高烧还可加重病情。所以,防治高烧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措施,保证在6h内降温,要时刻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针对高热病人,要注意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及时补充营养。
2.2.2体位护理抬高床头20°~30°,使静脉回流通畅。为避免加重脑水肿的发生,其它液体输注速度也不宜过快。对于昏迷病人应采取侧俯卧位或侧卧位,经常翻身叩背,防止口腔及鼻腔分泌物误吸入气管,堵塞气管。对于休克患者保持平卧,翻身时不要搬动头部。对于烦躁不安的病人给予保护性措施,增加拦护,以防坠落。对于抽搐病人防止舌咬伤,予以牙垫
2.2.3饮食护理饮食护理也是颅脑外伤病人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充足的营养有利于大脑恢复,对颅内血肿的吸收也非常重要。饮食护理途径包括鼻饲加静脉营养注射,鼻饲的食物主要是高维生素、高蛋白及高糖的混合物。
2.2.4预防消化道出血护理应激性胃黏膜病变最易导致颅脑损伤病人死亡,及早发现消化道出血并及时处理,可以有效救治病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观察面色是否苍白、脉搏强弱以及血压变化﹔观察大便颜色是否异常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对于留置胃管者,鼻饲前抽吸胃液,若发现异常留取送检,做好记录。
2.2.5并发症预防的护理避免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患者的吸痰、翻身以及叩背,注意观察痰液颜色、量,为防治肺部感染,对痰液可采用细菌培养。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尽早导尿﹔脱水治疗的病人,应准确记录患者24h水分的出入量。注意动态监测尿液,减少或者停用有损肾脏的药物,避免肾衰。
3讨论
为提升硬膜外血肿突发脑疝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需立足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解决治疗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文章对硬膜外血肿突发脑疝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分作术前以及术后两部分,以下是详细内容:
手术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包括患者当前意识状况、身体各项指标、瞳孔等。对于患者意识判断,要分析障碍程度以及发展情况;对于瞳孔变化,需以硬膜外血肿的瞳孔变化作为判断基础,当患者眼球出现外斜或眼睑下垂的情况,说明患者有很大概率患有脑疝,当两侧瞳孔已经分散则说明病情加重,会在短时间内转化为脑疝晚期。患者身体各项指标观察包括呼吸频率、脉搏跳动、血压值变化情况,若患者每分钟呼吸10次左右,脉搏跳动每分钟不超过50次,收缩压高于180mmHg,护理人员需要格外注意患者身体状况。为避免病人颅内压上升,要帮助患者调节情绪,避免出现起伏,同时对患者给予足够关心,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为防止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及时吸取呼吸道分泌物,同时机会患者适量氧气,调整病人体位
手术之后,使患者保持平躺体位,对于没有清醒迹象的患者要切割器官,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如瞳孔、意识等,同时注意并发症、感染等,记录引流液颜色,拔管之前闭合关键,拔管之后如果切口处有脑脊液渗出需护理人员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除此之外颅内受损会影响病患语言功能,破坏身体运动神经,为此手术结束之后需针对病人身体状况进行康复训练,实现脑功能区转移。手术结束2天左右,对于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的患者医生可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帮助病患恢复肢体功能,至于意识已经完全清醒的清醒的患者采取心理措施加以干预,通过针对性项目加强语言、肢体功能锻炼,若患者仍旧处于昏迷状态,可借助外力进行锻炼,消除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瞿磊,瞿波.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J].医药界,2020(17):2.
[2]毛晓芬,陈小轲,叶更新,等.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脑部影像学表现[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23):5.
[3]张玉杰.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20年30卷4期,45页,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