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机理分析
陆希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陆希婧,. 桂枝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机理分析[J]. 预防医学杂志,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178.
摘要:
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中必须经历的生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因肾气亏虚,阴阳失调而出现绝经前后诸证。营卫不和是阴阳失衡的具体病机形式,桂枝汤为治疗营卫不和的代表方,故可通过使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治疗绝经前后诸证。
关键词: 绝经前后诸证营卫不和桂枝汤
DOI:10.12721/ccn.2022.157178
基金资助:

引言

绝经前后诸证是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等一系列与绝经有关的月经异常、精神活动异常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1]。中医学古籍对该疾病无专门的记载,多以症状为主要依据辩证论治。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中的重要生理变化转折点。经历青少年时期的肾气生发,中壮年时期的肾气健盛,冲任二脉充盛后,女性的生殖功能在此期间顺应自然状态而肾气衰,天癸竭,冲任二脉亏虚。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根,肾气虚衰影响阴阳平衡。周业成[2]等认为人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会导致营卫失调。绝经前后阴阳失衡为总病机,营卫不和为阴阳失衡的具体病机表现形式。

2营卫不和导致绝经前后诸证之病机

阴阳平衡协调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核心要素,是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3]。《灵枢·卫气》曰:“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经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内外相贯”。此论述将营卫与阴阳的概念相互等同。这是因为营卫是由气血化生,为气血之体,故营卫为参与维持阴阳动态平衡的重要物质[4]。绝经前后诸证的根本病机是肾气亏虚,阴阳失衡。阴阳不调,气血失和,影响在表之营卫,则导致营卫不和。营阴不内守,卫气失于外固,阴不敛阳、阳失潜藏则烘热,阳不固阴、营阴外泄则汗出,卫表不固、经脉不利则见怕风、怕冷、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难经·十四难》:“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可见营卫与心关系密切,因此在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而出现烘热出汗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面红升火、烦躁、心悸、失眠等心火上炎、心神不宁的症状。

3桂枝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之营卫不和

《伤寒论》有言:“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条文所述病证既无内证,亦无太阳中风表证,只是出现了时有发热、汗出的症状,而且缠绵不愈。仲景将它归因于卫气不和,营卫失调。营卫分属于阴阳,阴部制阳,则卫阳亢盛而发热;阳不护阴,则荣阴外越而汗出[5]。绝经前后诸证之营卫不和的病机与该条文中的病机相合,故可用桂枝汤治疗。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方中桂枝辛、甘、温,为君药,向外可解肌发表,发挥宣散、通达之功,向内可温煦经脉、化气温阳,以振奋机能为主,为君药。白芍为臣,味酸敛阴而和营,与桂枝等量合用一散一收。《医宗金鉴》指出:“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生姜辛温,温中和胃,佐桂枝发散风寒以解肌。大枣性味甘平,佐芍药滋阴养营,能益气补中。姜枣相配,振奋脾胃生发之气,启化源,资营卫,化气血而调阴阳。炙甘草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充卫气,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合营气。纵观全方,内外相合,阴阳并调。故柯琴在 《伤寒附翼》中分析桂枝汤:“是方也,用桂枝发汗,即用芍药止汗,生姜之辛,佐桂以解肌,大枣之甘,佐芍以和里。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阴阳表里,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功,用以调和气血者,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 以调和营卫法治疗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烘热汗出,可通过协调营卫之间的平衡,使机体重新达到阴平阳秘、亢害承制的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时可根据其主要病机——营卫不和,使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协调阴阳,从而使机体重新达到阴平阳秘、亢害承制的平衡状态,改善烘热汗出、面热潮红、盗汗失眠等症状。

参考文献:

[1]谈勇.中医妇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P130

[2]周业程,周英.调和营卫之桂枝汤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烘热汗出临床应用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1):2526-2531.DOI:10.13359/j.cnki.gzxbtcm.2021.11.040.

[3]禄颖,李翠娟,吴莹,韩静,杜宏波.从天人阴阳关系论治更年期失眠[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446-2448.

[4]常成成,李红蓉,刘红利,吴昊天,常丽萍,魏聪. 脉络学说营卫交会生化理论探讨[C]//第十四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2018:48-51.

[5]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P6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