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毕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需要考虑将思政教育融合到平时的专业教学当中。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完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目前教师们需要分析探讨的问题。
1提升专业认同,培养爱国情怀
在大学的课堂中,大部分教师不会主动组织班级纪律,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会很多。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但有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做别的事,导致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而由于目前大学内期末考核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大部分教师在审查学生成绩时,往往选择得过且过,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在期末考核中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所欠缺,进而改变自己的听课状态。
要想提高学生在专业课堂中的听课状态,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所学专业课的内容[1]。教师可以选择专业课程有趣的知识背景为学生进行介绍,例如,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目前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向学生介绍生活中能够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领域。通过这样的专业知识背景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专业课程的认同感。在提升学生专业认同的同时,教师也应在课堂中适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并投身于专业事业为祖国建设出谋出力。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告知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的相关工作对国家建设有怎样的贡献,并介绍我国在相关领域与国外相比的领先之处和落后之处,激励学生在毕业后投身于相关专业工作当中,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2培养科学思维,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应该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他们利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各种专业问题。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教师可以在课程中为学生讲述国内外目前软件技术的区别及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两者之间因地域、传统、经济等方面产生差距的原因。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向学生介绍国外软件技术领先于我国的领域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帮助学生在日后思考问题时能够拥有更加开阔的思考范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学习专业知识不仅可以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还可以促进人类全面发展,构建相对和谐的世界。教师可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专业问题,在日后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发展出自己的专业科学理论。
3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毕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研究出新型理论,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在大学专业课堂中,教师往往只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并不为学生开阔思维,导致学生思想被局限于书本。在步入社会后,面对需要将所学专业知识创新的问题时不敢也不会解决,影响学生的工作发展,也影响国家社会的发展[2]。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软件设计实例分析课程时,教师可以在教授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出拥有自己想法的软件设计,并鼓励学生将想法变成实践。虽然大学本科的学生的软件设计相对于已毕业的技术人员的软件设计相对青涩,无法投入使用。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以创新的方式思考问题。大部分的专业都会设置论文写作教学课堂,在课堂上教师会教学生如何查找文献,整合文献资源,形成自己的论文。这个课程通常需要在最后向教师提交一份自己写的论文来完成课程考核,在学生选择论文题目时,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创新论文研究方向,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专业伦理道德教育
专业伦理教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伦理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以建筑学为代表的与国民日常生活关联紧密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醒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应因外力因素降低自己的工作标砖。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不应因一时得利而抛弃自己的职业道德。对于必要的专业,教师可以事先设置一节课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该专业的职业道德及违反职业道德后会产生的眼中那个影响。其次,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讲解案例的形式教会学生积极面对人生难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不要盲目的选择偏激的方式处理问题。最后,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专业实验案例,询问学生认为该实验是否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并讲述原因,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伦理道德实验方法。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较为出名的软件设计,并向学生提问,如果将其中某一项设定进行改动,是否符合社会伦理道德,会不会被普罗大众所接纳。或者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该软件设计面向的是哪些人群,如果更换受众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对该软件的推广与普及是否有负面作用,原因又是什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的例子提醒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在进行实验时重视实验的伦理道德。
结论:课程思政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及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以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磊.基于“双一流”建设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究[J].公关世界,2021(08):110-111.
[2]吕永军,宋莹,张丽萍,等.“双一流”与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策略探索——以四川轻化工大学为例[J].科技风,2021(0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