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价值意义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生行为意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随着初中课程量及课业难度的增加,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受到较大的影响。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由于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使得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尤其在网络环境背景下,初中生难以抵挡外界环境的诱惑,导致学生养成诸多不良行为,诸如不敢面对困难、意志薄弱、内心脆弱等,甚至严重的情况下,部分学生还会出现违法的行为。鉴于当前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缓解上述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德育教育坚持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才,通过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把握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初中教学活动科学发展。
二、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分析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较为滞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信息技术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简化了教学工作流程,提高了德育教学的质量。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整个教育教学阶段得到了普及,多媒体主要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为学生呈现出视觉盛宴,不但对学生的视觉带来较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为学生模拟出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学生能够直观上观看到诸多不良事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起到了强化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此外,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互联网重新认识,确保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二)注重德育教育生活化
在初中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当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但能够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影响,而且还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以此来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生活当中,关注学生的成长,挖掘生活中的德育元素,实现德育教育生活化,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更重要,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在保证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使得学生的德育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实施“家校合作”的德育教学模式
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师除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外,还需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根据德育教育的要求,与学生家长取得密切的练习,并且要与家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做到了解,这对于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保证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的要求,传授给学生家长相关德育教育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其道德素质。总而言之,通过家校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保证德育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想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则需要德育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德育教育工作的要求,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方法,积极转变德育教学观念,推动德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其教学效果最优化,则需要教师实施“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德育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英超,王丹,葛英伟.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8(11):286+288.
[2]毛美丽,刘丁义.关于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49.
[3]马烨玲.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教书育人,2018(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