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手段为初中数学教学创造了更多的契机,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较大的助力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核心素养背景下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建议。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意义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当中,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会有先进信息技术的身影出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这种辅助性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的频率也在不断上升。在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后,学者和教师也开始对核心素养理念展开研究,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培养核心素养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没有被充分、有效落实,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质疑能力、实践能力等优秀能力的机会较少,难以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数学层面来讲,需要学生拥有空间想象、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符号表达等能力,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够达到数学育人的目的,也可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此情况下,学生可高效掌握数学内容,提升多维能力与发展多元思维,促使其逐渐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时代新人。同时,教师也能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凸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完成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重要任务。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思想,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二者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上升阶段,还不够成熟,而数学又是一门注重抽象思维的课程,常规教学手段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思想和手段的应用,可以使这一切成为可能。例如,可以利用 Flash 软件或网络画板制作教学动画,为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态演示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各种数学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总结出数学规律;在认识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 AI 技术构建多维度的数学模型,并用动态化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相关图像,使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与思考,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几何画板功能,一边读题,一边为学生画出数学问题的动态图解,把繁杂冗长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还有助于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养成。
(二)借用智慧课堂,实现深度结合
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完成了智慧校园的软硬件的配套建设,这为实现智慧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初中数学教学中,借助智慧课堂可以实现知识内容的精准教学,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学习状态,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深度结合。通过对每一位学生学习动态的实时掌握,促进阶段教学目标的落实。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一段有关数据收集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数据收集的兴趣,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数据的概念和数据收集的方法,同时借助图表、示意图或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分类、整理和展示方式。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具体的数据收集实践任务,如调查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或兴趣爱好等,学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平板电脑或计算机,创建在线调查问卷或使用数据收集软件,收集班级学生的相关数据,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电子设备,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或在线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智慧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直观的学习体验以及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对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拥有先天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如,音频和视频)呈现教学内容,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一技术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在后续的练习中与教师积极配合,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投影与视图”时,由于生活中有许多与投影相关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光照下物体的最常见投影,并通过屏幕进行展示,由此引出新的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知识。随后,教师拿出钢丝和纸板,让学生学习投影法。通过动手实践,感知数学原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借助信息技术支撑,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不能局限于知识讲解,要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提高知识的可理解性,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使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以便学生能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使数学学习与信息技术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技能。此外,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把全部精力投入课堂学习中,由此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提高。例如,在进行“旋转”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技能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主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一个具体的实物,学生直观看到旋转之后形成的图形结果,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具体的实物,如,圆环、圆形饼和其他矩形物体,然后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判断以上哪些物体经过旋转后会变成一个圆球。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可以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在电脑上逐一地进行演示,验证学生之前的结论,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实现了深度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本就属比较抽象复杂,学生在理解起来需要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相对较难。这在信息科技发展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是令数学教师犯难的问题。但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发展下,让教育教学工作可利用的技术、平台更加多元,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数学教师将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知识内容转换为直观化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为此,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教师需要清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依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应用信息化手段,充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娟,王雪梅.基于核心素养的趣味数学课堂构建的探究——以“轴对称”单元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23):21-23.
[2]谷周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对策分析——以核心素养开展数学活动,深化数学思想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76-77.
[3]何虎山.浅析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