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急性中毒发生后,及时有效开展急救、清除体内毒性物质和抑制毒性影响具有必要性。当前急性中毒急救中,可采用血液灌流与CRRT急救方法。CRRT即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是通过专业血液净化设备替代肾脏功能,维持生命体征,促进患者存活[1]。急性中毒救急救护理质量对患者急救结局具有重要影响。CRRT与血液灌流的目的是恢复生命体征,缓解毒性影响,促进良性转归。本文从2021年8月~2022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中选取60例,说明CRRT联合血液灌流疗法,总结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60例急性中毒患者,其中CRRT联合血液灌流护理30例设为A组,性别:男/女=17/13,年龄(22~56)岁,平均(38.62±9.25)岁。B组30例行血液灌流急救,性别:男/女=16/14,年龄(23~54)岁,平均(38.65±9.22)岁。资料可予分析(P>0.05)。
纳入标准:(1)急诊治疗;(2)急性中毒确诊;(3)符合血液灌流、CRRT治疗指征。
排除标准:(1)资料不全;(2)凝血功能异常;(3)血液系统疾病。
1.2方法
B组行血液灌流护理。A组基于B组行CRRT干预:(1)针对低血容量患者,监测呼吸、脉搏与血压,血液灌流中及时经静脉回输预充液,纠正低血压,扩充血容量。(2)针对低血压患者去枕平卧,取低头部体位,减慢血流,葡萄糖(25%)或氯化钠(0.9%)静脉给药,血浆、白蛋白静脉持续给药,维持血容量。(3)心率过速、心功能异常患者控制血流量≤150 ml/min,床旁心电监护。(4)凝血功能正常患者进行全身肝素化处理,初次肝素用药剂量为(1.0~1.5)mg/kg,后续追加肝素钠(8~10)mg/h,针对实际病情调整肝素剂量。(5)监测循环管道中血液颜色,观察动、静脉壶壁滤网区域,该处出现凝血块时第一时间处理体外循环系统凝血。
1.3观察指标
生命体征:救治前后进行血氧饱和度(即SaO2指标)、心率(即HR指标)检测。
救治效率:记录胆碱酯活性恢复、患者昏迷和住院时间。
并发症:记录呼吸衰竭、肺水肿、反跳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急性中毒患者数据,计量资料(生命体征、急诊救治效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以率(%)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命体征
干预前,组间SaO2、HR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A组SaO2指标>B组,A组HR指标<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救治前后生命体征变化(x̄±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2.2救治效率
A组胆碱酯活性异常消除较快,A组昏迷与住院时间较短,B组耗时较长,显示A组救治效率较高(P<0.05)。见表2。
表 2 患者恢复效率[分,(x̄±s)]
2.3预后情况
A组发生肺水肿1例,发生率3.33%(1/30);B组呼吸衰竭1例,肺水肿2例,反跳2例,发生率16.67%(5/30);A组发生率(3.33%)<B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中毒急救中,血液灌流毒物清除率较高,然而血液灌流难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清除机体多余水分。CRRT有效弥补了血液灌流的不足,联合实施急诊救治可优势互补,改善急救效果[2]。
本次研究显示,A组生命体征得到良好恢复,通过CRRT与血液灌流急诊护理可促进SaO2指标显著升高,HR指标显著降低,表明A组干预方法对于改善急性中毒患者生命体征具有显著积极意义。救治效率显示,A组救护效率较高。
并发症情况显示,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B组为16.67%,该结果表明A组急诊护理可促进患者预后。经过分析认为,A组在血液灌流基础上进行了CRRT治疗,CRRT疗法利用专业设备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有效滤过血液中毒害物质,改善机体毒性反应,因此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CRRT与血液灌流可显著改善急性中毒患者生命体征,较快恢复胆碱酯活性,促进昏迷患者苏醒,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
参考文献:
[1]余雁,汪亚文,赵从敏等. 1例相思豆中毒合并急性肾损伤病人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20,18(14):1788-1790.
[2]李媛媛,苟欣鹏.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效果临床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3):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