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家庭、学校、社会劳动三者中家庭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最初在家庭劳动教育耳濡目染的熏陶中,才会使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才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家务劳动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石,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但不是所有的家长和学生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实施都有正确的认知。
1 家庭劳动教育的价值
1.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促进学生劳动素质的发展
家庭劳动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学生的幼儿时期主要是通过与父母的互动了解世界,通过感受父母对劳动的态度而形成初步的、较为稳定的劳动态度。正确的劳动态度的形成是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自觉参与劳动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把准劳动教育价值的出发点。
1.2 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劳动能力不足是当前劳动教育的弊病,削弱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家庭劳动教育的着眼点在于解决个人生活自理问题,为有序地投入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做准备,提高创造性的劳动能力。马克思劳动理论关注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家庭劳动教育对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1.3 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劳动教育发展合力
家庭是孩子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能提供孩子实践劳动的基本场所,劳动技能的训练能帮助孩子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割裂家庭劳动教育与其他劳动教育力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重视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整合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综合实施劳动教育,形成协同育人的战略性格局,增强劳动教育发展合力。
2 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学生劳动观念淡薄:重智轻劳
当下家庭中孩子劳动观念淡薄的主要表现有:第一,轻视劳动。有人认为会劳动、爱劳动的人都是没有出息的人。第二,漠视劳动。我们有时候可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新闻,一边是清洁工人在辛辛苦苦的扫地,一边是放学的孩子边走边扔着手中零食的垃圾袋,完全漠视他人的劳动。第三,歧视劳动。问孩子们未来的工作期望,回答统一都是科学家、宇航员,若有孩子想做厨师、理发师则会受到全班同学的嘲笑。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首先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皆以读书入仕作为最高人生追求。其次,无论是古代的私塾还是现下的学校都甚少关注培育学生劳动意识,对自身、教师及学生的劳动意识都没有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没有形成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
2.2 家长作为家庭劳动教育者的失责
第一,很多家长的劳动观念出现了偏差。在他们的认知观念中,学生只有从事脑力劳动才是最光荣的,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是没有面子、毫无价值的表现。这些父母经常因为子女取得好成绩而奖励他们,而当考试不及格或犯错时,就用体力劳动或家务劳动来惩罚他们。这不仅给劳动教育戴上了“功利性”的帽子,还很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第二,家长在劳动态度上的消极误导不利于家庭劳动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中的父母长辈为了让学生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校内文化课学习和校外辅导班的学习选择为他们代劳。孩子的衣物要家长清洗,孩子的书桌要家长整理,甚至为了多几分钟的看书时间,孩子嘴边的饭也是家长一勺勺喂到嘴边。
2.3 家庭劳动教育支持系统缺乏
第一,有的学校考量升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就是测评,然而测评的量化考核多为学习成绩及智育,少量的德育、美育和体育,对于劳育考核则比重较低。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教师会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只有写完作业才能去做自己爱干的事情,繁重的作业使得孩子无暇顾及兴趣爱好更何况是劳动,青少年缺乏家庭劳动时间。第二,学校在劳育方面处于相对“孤立状态”,缺少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没有建立完整的家校合作模式,导致脱离了另外两个教育主体形成了相对平行的教育方式,这种相对平行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起到好的劳动教育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无法体现初始的育人价值。因此当前存在青少年的劳动能力逐步下降等家庭劳动教育问题,甚至出现代际递减的倾向,应该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3 家校合力依托活动促推学生开展家庭劳动
3.1宣传劳动教育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获得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同与支持。陕西省西安中学目前通过家长学校邀请有劳动技能专长并获得各级各类“劳动模范”称号的家长代表,开展线上和线下“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建议”专题讲座,举实例、谈经验、提建议,引导部分家长知道怎样配合学校对孩子开展家庭劳动教育。
3.2 布置家庭劳动作业
学校布置家庭劳动作业,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常规家务都会做(如洗衣、做饭、拖地、洗碗等)。目前,学校设计制定了学生每周周末和节假日“家庭劳动实操细则”,要求家长利用一切机会创造全家一起劳动的机会(如一起包饺子、做面点等),营造和谐温馨的劳动氛围,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美好生活。学校推行假期家庭劳动教育“五个一”实践活动,包括和家人买一次菜、为家人做一顿饭、为厨房做一次清洁、为全家拖一次地、为父母洗一次衣服等。建议每位学生设置契合自己家庭的居家节日劳动菜单,如劳动节的“生活达人秀”、植树节的“家庭绿植栽种”、父亲节与母亲节的劳动回馈养育恩、端午节的幸福一家包粽子等活动。
3.3 发挥各个班级“家委会”工作职能
学校发挥各个班级“家委会”工作职能,分享不同家长在学生家庭劳动教育中好的做法,让家长形成共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人才观,主动督促、指导孩子完成家庭、社会劳动任务,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家长观察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居家的劳动实践,利用可记录手段(照片、视频)在班级家长群里分享交流,营造氛围。通过长期的学生个体劳动实践或家庭合作劳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愉悦心情,建立和谐家庭、亲子关系。
3.4 开展“劳动主题”的校会演讲
学校开展“劳动主题”的校会演讲,并定期在班级开展“家庭劳动践行分享会”的主题班会。通过校会演讲和班会活动中的劳动感想分享交流,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营造“我劳动我光荣”的良好氛围。学校还开展了高一、高二年级“劳动主题优质班会评比活动”,对获得一等奖的主题班会进行全校范围的展评,效果很好。
4结语
总之,家庭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贯穿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是对家长和学生的共同要求。家庭劳动教育作为我国劳动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是学校劳动教育和社会劳动教育的基础,还是家庭关系成长的重要因素,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建设刻不容缓。家庭劳动教育要以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品质养成为核心,为学校劳动教育和社会劳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家校及社会的劳动教育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胡睿.在家庭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J].201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2020.
[3]杨丽霞.扬荣抑耻:家庭劳动教育不容忽视[J].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