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是通过身体练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具备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以及体育技能教育等多重功能,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过去一些体育教师沿用落后的教学手段,体育课堂较为沉闷,且小学生尚未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体育游戏,提升体育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1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受性别、年龄以及体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不喜欢某些运动项目,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到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体育游戏的新颖性、趣味性较强,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体育教师如果能够紧密融合教学内容与体育游戏,则可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
1.2 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动作技能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帮助学生理解技能动作要点,体育教师过去往往将教学挂图等运用过来,但学生依然只能够从二维层面感知技能动作,难以对运动技能的完成轨迹进行精准捕捉。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言语讲解、肢体示范是运动技能传授的主要方式,学生难以熟练、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而通过将趣味性的游戏引入进来,于游戏动作中巧妙融入运动技能,可帮助学生快速、轻松地理解与掌握,有助于改善体育课程教学效果[1]。
1.3 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均衡发展
不同的体育项目具有差异化的锻炼部位,部分项目侧重于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一些项目则着重锻炼学生的下肢部位。以跳跃项目为例,学生身体的下肢部位能够得到良好锻炼。而在篮球传接球教学中,学生身体的上肢部位则可得到锻炼。如果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参与特定项目的锻炼活动,将会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均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不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对这种情况,可利用体育游戏补充运动技能教学,有效锻炼学生未被训练到的身体机能,促使学生身体机能的全面、均衡发展得到实现。
2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准备活动中应用游戏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之前,先要实施准备活动,这样学生内脏器官生理惰性可以得到克服,预防运动创伤出现于后续的锻炼过程中。过去体育教师习惯性采用单调枯燥的活动形式,如集合整队、慢跑等,导致学生的锻炼兴趣遭到消耗,影响到后续正式教学的顺利实施。而通过在准备环节运用游戏,可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既可以改善准备活动的实施效果,又能够为后续的正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重视热身方式的创新工作,巧妙融合游戏与准备活动,依托热身游戏加速血液循环,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调动。例如,在篮球项目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可先将“原地运球”、“单手肩上投篮”等一系列趣味性游戏活动组织起来。为提升这些游戏活动的吸引力,可引入竞争元素,引导学生自由划分小组,参与到竞争比赛中,最后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这样学生的求生欲望可以得到激发,有助于改善热身质量。
2.2 技能教学中应用游戏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涉及到较多的运动技能。以往的运动技能讲解方式缺乏趣味性与生动性,不仅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还容易在短时间内遗忘。面对这种情况,可将游戏活动融入到体育技能训练中,依托趣味游戏对运动技能进行巩固,促使学生的运动表现得到提升。以跳绳教学为例,手与脚的协调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际表现。结合教学实践得知,双手正摇并脚跳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为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当完成跳绳基本练习活动后,教师可将跳绳接力游戏组织起来,结合班级情况划分小组,让各组学生分别站在起点。待教师将开始口令发出后,学生迅速跑向终点,在终点进行跳绳计数。一旦失败,则要回到起点,由小组其他成员再次重复上述活动。达到规定时间后,计算各个小组成员的跳绳总数,评选出获胜小组。这一游戏活动的竞争性、趣味性较强,学生既可以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又能够巩固课堂中习得的跳绳技能。需注意的是,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及时纠正学生在跳绳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
2.3 德育教育中应用游戏
为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既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融入德育内容,以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体育游戏具备较强的德育功能,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巧妙应用,可以进一步强化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其中,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具有差异化的侧重点,体育教师要依据德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如集体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竞赛类游戏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各类游戏皆具备相应的规则,学生只有遵守各项规则纪律,方可以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将会得到显著提升,进而迁移到日常学习及生活当中[3]。此外,在组织体育游戏时,教师还要将班级实际情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等内容充分纳入考虑范围,以便有效发挥体育游戏的德育价值。例如,某一班级的学生缺乏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班级凝聚力不足。面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可将“老鹰抓小鸡”等传统民间游戏穿插于体育课堂中,引导学生分别扮演“老母鸡”、“老鹰”、“小鸡”等角色,配合实施游戏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自己需承担的责任以及互相协助的必要性,这样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能够得到有效增强。
2.4 结束部分应用游戏
当体育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体育教师需将放松类游戏引入进来,帮助学生舒缓身心,调整呼吸,避免影响到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以“和我这样做”游戏为例,教师向学生们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然后在学生前面示范放松拉伸动作,引导学生跟着练习,这样学生的身体疲劳能够得到缓解。特别是课堂中实施了大强度的训练活动,如耐久跑练习等,更是要在结束部分组织此类游戏。
3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活动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所符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巧妙引入体育游戏,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要精心选择游戏类型,科学组织与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热情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深入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陈飞.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8):151.
[2]冯悦.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下旬,2021(6):83-84.
[3]谢婷.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好日子,2021(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