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于是各种疾病手术的可能性也在随之增加,而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恢复情况正是医护人员非常好重视的问题。在众多的并发症当中粘连性肠梗阻在腹部胃肠道术后是经常会出现的症状,受到该症状的影响会导致病人全身生理紊乱并且改变肠管自身功能,对恢复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有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研究结果为对胃肠道术后患者恢复期间使用护理干预法可以有效的减少粘连性城梗阻症状的出现,本院对近些年所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同时伴有粘连性肠梗阻症状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下面文章将会对护理经验进行以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胃肠道手术的112例患者,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或自身病理性因素导致的肠道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6例,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4例与22例,年龄在16~58岁之间,中位年龄37.5岁;实验组56例,包括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18~59岁之间,中位年龄38.5岁。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中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法,该方法为遵守常规的医嘱对患者进行补液、禁食、胃肠道减压等一系列护理操作,针对实验组患者则是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操作如下文所示:
对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对引流管的情况进行甘茶,选择麻醉位置,患者术后清醒后,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半卧位,每天在早晚两个时间段对患者进行正确呼吸的指导,结合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例如可以做一些上下肢伸屈运动、握力以及蹬腿等活动,对患者进行鼓励让患者能够有勇气尽快的下床运动,护理人员可以辅助患者多做一些站在床边就可以完成的活动,逐渐的增加活动量并且增加肠道活动;腹部按摩:帮助患者进行每天的防渗、拍背的动作,同时配合一些按摩,按摩时将腹部作为重点部位,按摩手法则是将顺时针按摩和逆时针按摩进行交替的方式进行按摩,按摩力度遵循着先轻、再重,后轻的方式展开,按摩是每天进行三到四次左右,每次进行按摩的时间为15分钟~30分钟左右;遵从医嘱给患者口服中药粘连缓解汤,该药为早中晚各一次,药物的服用坚持一周左右,待到患者的肠胃恢复正常蠕动后再对患者进行清淡食物的饮用。
胃肠道减压是腹部手术后降低肠腔内压力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应着重观察胃管插入深度以及固定情况,定时检查胃管体外部分的长度并做好标识,注意观察胃液量、性状及有无血性胃液流出,以便及时处理;做好口腔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出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访视,调查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术后胃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对比发现常规组患者胃肠道功能平均恢复以及住院用时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术后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常规组中8例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而实验组患者仅有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1.79%,组间差异对比显示有意义(χ2=10.567,P<0.05)。
3. 讨论
当患者肠道内容物通过因腹腔内出现粘连现象而出现障碍时,就可能会引发肠梗阻,这样的现象就叫做粘连性肠梗阻,呕吐、肠鸣音亢进、腹痛腹胀、肠蠕动波及肠型等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采取腹部外科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术后,大多数患者是腹腔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粘连现象,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因素主要是:①手术过程中,腹腔内有手术器械、纱布、棉球、残液、抗生素颗粒等遗留,引流管存留局部刺激;组织受到一定的刺激与损伤,从而导致腹腔内出现粘连;②肠管因术中操作失误而出现缺血现象,从而导致肠蠕动能有所降低,进而导致肠梗阻的发生;③腹腔内出现真菌感染、多重感染,细菌的耐药性较高,从而引发肠梗阻;④胃肠道手术经腹实施,由于长时间持续麻醉、手术创伤、操作器械对肠壁功能造成应激性反应,导致急性炎症反应渗出。术后1~2d胃肠道是暂时处于麻痹状态中,此时极易发生肠梗阻等并发症,应加强早期护理干预等措施,警惕并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但以往传统护理模式仅一味遵医嘱进行操作,缺乏计划性、系统性护理流程。而综合性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有效避免了传统护理的盲目性,使患者得到经济且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本次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床上适应性人工运动、腹部按摩等方式,有效促进肠道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胃肠功能,减轻腹胀,从而预防肠粘连发生。本组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且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仅有1.79%,差异对比有意义。
4.结语
根据本次实验可以得出,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过程中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提供科学性有计划性的护理干预,使得患者的恢复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的缩短,将病人的痛苦减轻,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孔冠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6):2.
[2]高丽英.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0):2.
[3]邱镜,李纪兵.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