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交流合作现状
“十四五”作为我国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同时,国家也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对外开放工作的建设。国内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对于教育事业国际合作改革的号召,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国际教育与科研合作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实现快速与高质量发展、提升自身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1]。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深化国际教育与科研合作,初见成效,但仍面临着以下问题亟待解决:1)学科与师资国际化建设水平亟待提高。高校常常忽略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缺乏对高素质国际化教师的高度重视[2,3],或者是相关管理模式和基础配套设施无法有效满足其多样化教学需求,导致课程教学视野、模式单一,科研成果的国际化推广困难。2)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我国大多数地方高校在国际影响力、学术资源和科研实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教育与科研国际化程度较低[4]。
2留学归国人员总体概况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留学归国人数为58万,2020年为77万,2021年留学归国人数达到了104万人,较2020年同比增长了35.01%[5]。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走出去”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尤其是献身于高校教育与科研,这些融贯中西、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英才在未来中国教育和科研国际化改革升级的道路中将起先锋领头作用,促进中国高校国际教育与科研合作更上一个台阶,确保高校国际化教育改革建设目标。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建设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真注入新动力。
3留学归国人员对于高校国际合作的促进作用
3.1人脉资源丰富,提供对外交流渠道
出国留学为他们提供了接受其他国家先进教育的机会。在外求学期间,他们不仅能够切身接触到国外的文化、经济和生活,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知识、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较强的创新思维。当留学归国人员选择在高校就业时,这些国外求学的经历、习得的技能和知识都能够在高校对外交流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留学归国人员作为高质量学术群体,在留学期间结交的群体大多为学术界优秀人才,其中不乏在各领域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这些学术方面的人脉资源都将为高校开展国际教育与科研合作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成为对外交流的桥梁。
3.2思想观念开放,价值观多元
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在留学期间,广泛接受了国外新鲜的事物和知识,并且他们同时具有国内外双重生活经历。受到西方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背景的熏陶,这些文化和意识形态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强的文化和知识包容性。对于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来说,这些属性都能够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当中西方文化发生碰撞时,他们往往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更加广阔的视野,能够帮助高校国际教育和科研合作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4如何发挥留学归国人员对高校国际教育与科研合作的促进作用
4.1变革管理方式,统筹有利资源
对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管理,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基于留学归国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加以创新,站在国际化视野下,创新变革管理方式,高效统筹留学归国人员各项有利资源,以此来有效促进高校国际教育与科研交流合作。对于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因为该类群体本身所具有的思想观念的开放性和文化价值观的多元性,故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就更要具有开放性和接纳性,根据当下国际化发展方向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留学归国人员在国际教育与科研合作中发挥的优势最大化。
4.2加强人员管理,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为保证能够充分整合有利资源实现高校教育和科研国际化交流合作的高质量推进,需要以留学归国人员为中心开展全体教师团队在国际交流专业素养方面的培训活动。以高素质、高水平的留学归国人员为模范,保证全校教师拥有相对较强的对外交流能力和素养,打造出一支具有强大对外合作能力的高校教师团队。“一枝独放不是春”,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保证高校教育和科研的对外合作工作更加高效、有序的进行行
4.3建立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平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非常有必要将新媒体技术完美融入到高校教育和科研国际化合作的工作中,通过建立一个完善、便捷的新媒体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实现平台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服务个性化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可依托与互联网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留学归国学者的人脉资源,实现与海外优秀学者的远程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合作双方可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共同开发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教育和科研国际化合作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楠.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现状研究[J].公关世界,2021(02):63-64.
[2] 岳芳.“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2):187-190.
[3] 许苏豫.“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4):82-87.
[4] 丁夏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层次留学人员归国发展影响因素及举措[J].人才资源开发,2021(02):11-14.
[5] 许正.新时代影响归国留学人才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1(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