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明确提出了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想要保证学生的心理状态良好发展,就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来。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想要保证学生心理素养的良好发展,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渗透方案。并且小学语文班主任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其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状态,也可以加科学化的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时刻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利用自身班主任的职责以及义务来进行小学语文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
一、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意义
在小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是教师工作的重点环节。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农村学生较多,并且家庭的环境过于复杂,所以非常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认真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式,才可以保证学生的良好发展。
并且小学语文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还可以针对于自身进行提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往往是利用我说你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只是遵循老师的思想来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跟不上老师思路,教师不理解学生想法的问题,导致学生在长期以往的传统式教学背景下产生了过大的心理压力,并且会出现厌恶学习的实际情况。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次数,把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来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保证学生的良好发展。
结合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宏观形势,我们可以得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教育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的良好发展作为己任来开展教学工作。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间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了教师发展目标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二、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创建和谐班级氛围
小学语文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自己不仅仅是语文教师,更是一个班级的带头责任人。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发展,做好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便是拥有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现状来打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班,进行注意力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外,还可以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班级活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以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从而让学生的生活更加多样化,充满趣味性,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并且在班级氛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恢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将自己放置在沟通者和引导者的位置来开展教学。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我们可以得知一些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因为性格内向,往往会害怕与老师互动,并且教师长期以威严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也会让学生害怕,老师不敢与学生沟通,甚至在回答问题时也害怕回答错误而受到惩罚。长期以往班级的氛围会发紧张,这不利于学生发展,也不利于教师开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放下身段,与朋友和亲人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疏解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可以信赖教师。这也会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良好发展,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班主任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语文科目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输出途径,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在自身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存在的心理健康知识,将语文知识与心理健康内容做紧密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所运用的教材中,大部分的文章都会包含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思想,并且很多课文中也会有对应的心理健康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来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文章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去思考心理教育的内涵,去思考与心理相关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例如在进行《鲁滨孙漂流记》的教学过程,该篇文章的内容表达的便是鲁滨逊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鲁滨孙的奋斗精神,并且将奋斗精神融入到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保证其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可以砥砺前行,一往无前,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运用课外阅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依靠教材来开展心理教育工作,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正向的思维和情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文《七律·长征》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其他红色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深刻领悟红色精神,学习先辈们不屈奋斗的精神。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便可以养成热爱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保证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良好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些年我国教育环境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好语文教学与心理教学的结合,转变班级的氛围,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玲霞.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15):173-174.
[2] [1]陈会. 论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出版者不详],201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