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策略研究
崔海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崔海君,. 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体育科学,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8294.
摘要:
小学阶段是儿童体育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体能训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如如何设计科学的课程、如何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何将实践与反馈相结合等,都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策略,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科学指导不足和个性化教学匮乏等问题。
关键词: 小学体育体能训练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8294
基金资助: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而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让小学生在体能训练中获得全面而有效的提高,成为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现状

1.缺乏科学指导

目前,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普遍存在缺乏科学指导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和心理需求。同时,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也使得教学过程中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缺少个性化教学

当前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缺乏个性化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虽然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教学内容和方法未能根据学生个体特点进行调整和差异化指导,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高,缺乏个性化教学指导也使得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策略

1.基于科学理论的课程设计与规划

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特点,科学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指导教学实践。例如,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各项体能训练内容,如柔韧性、耐力、力量等,以促进其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结合运动心理学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趣、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通过设置小组竞赛或游戏化的训练项目,让学生在竞争中享受运动的乐趣,提高学习动力。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示范、引导、体验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喜欢观察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示范动作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运动技能的要领;而对于喜欢动手尝试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技能。在评价标准方面,应结合运动生理学理论,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以客观地评估学生的体能水平和进步情况。例如,可以通过定期体能测试或实际运动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柔韧性、速度、力量等方面的提高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2.个性化指导与差异化教学

个性化指导与差异化教学是在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举例来说,假设在一个小学班级中,有些学生在耐力方面表现优秀,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擅长力量训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训练计划。对于耐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安排更长的跑步训练或者持续时间更长的有氧运动项目,以进一步提高其耐力水平;而对于力量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设置更多的力量训练项目,如举重或者俯卧撑等,以巩固其力量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具有吸引力的训练内容,比如如果有学生对篮球感兴趣,那么可以将一些篮球技巧融入到体能训练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通过个性化指导和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加精准的教学支持,提高学习效果。

3.实践与反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实践与反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中非常有效,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运动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体育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运球和投篮训练,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正确的动作技巧,并让他们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技能水平。在足球训练中,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对抗赛,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运用所学技能,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运动规律,提高技能水平。同时,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例如,在学生进行篮球投篮训练时,教师可以注意到某些学生的投篮姿势不正确,立即给予指导,并提供示范让学生理解正确的动作要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录像回放或者实时评价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表现,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鼓励他们积极改进,这种及时的反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技能水平,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其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和投入度。

结束语

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基于科学理论的课程设计与规划、个性化指导与差异化教学、实践与反馈相结合等教学策略,都为提高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希望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提高,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婷婷.小学体育健康课程如何开展体能训练[J].体育视野,2023(18):143-145.

[2]邢健伟.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0):126-128.

[3]席磊.关注体能  强健体魄——谈小学体育体能训练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2(12):37-3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