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禽类生产》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石秀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石秀华,.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禽类生产》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7225.
摘要:
在三教改革实施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在进行积极改革,成为中职专业教师关注的热门话题。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新兴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禽类生产》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禽类生产》课程: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225
基金资助:

近年来,现代养禽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传统的养殖方式已逐渐被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养禽模式所取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展改变,需要理论与技能兼备的技术人员。但目前《禽类生产》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因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作为主体,讲授法为主要方法,教学效果无法提升。在三教改革背景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各项素质,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围绕行动导向实施形成的一种方式,并且在教学时展现出学生主导地位和教师指导作用,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问题处理能力,选择某一方面问题作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还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产生新的认识,不断实践形成理性认识。在具体开展教学过程中,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将整个任务依次细化多个小任务,并且按照顺序,参照学生个性差异化特点,下发行动导向任务[1]

(二)行动导向教学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在许多国家中使用,在翻译方面经常会出现许多不同,比如活动导向、行动导向、实践导向等,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的全新教学方法,重点以实践活动为主,根据“以人为本”教育原则大幅度提高学生职业水平,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是由国外教授在20世纪中期提出,并且在全球各国教育领域中实现广泛运用。不仅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帮助学生获取有效问题处理方法。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对《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教育进行重新整理和定义,将“教育是组织性、可持续性传授知识的工作”改为“教育成为学习、沟通、可持续学习的重要手段。”“学习”指的是个人在行为、知识、理解、态度等方面进行有效提升。“交流”是基于两个人以上的人进行相互沟通,其中包含知识、思想等,形成良好信息沟通关系。所以,行动导向教学的出现让学校教育不再传统化,有效在课堂中形成动态化互动,对学生行为实践学习起到良好指导作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中职《禽类生产》课程教学现状

《禽类生产》是中职畜禽生产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掌握现代家禽生产中必要的饲养管理、品种、繁殖、孵化等生产各环节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经研究分析,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禽类生产》授课教师的课堂仍旧大比例采用讲授法,虽然采用教学课件代替了传统板书,但教学效果和传统“填鸭式”课堂相比并无太大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受到实训场地和条件的限制,难以深入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生产脱节

禽类生产的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绿色农业的发展对禽类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材的编写和更新速度远远无法跟上行业的发展。这种不同步导致课堂难以从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2],使学生能力与工作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变大,无法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学生应当从多方面行为学习方式中找到合适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正式开展行动教学前,行动极有可能在意料之中,可以采用提前规划和行为做出具体意识,明确保障行为结果稳定。

四、实施流程

开展课程教学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作为学习行为的主体,将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并且在职业能力基础上学习课堂情境中行为流程,自主做出具体规划,独立完成实践操作和评估环节,并且采用师生之间行为互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合作意识,注重学生自我学习性能行为,按照学生专业能力依次规划教学目标的,具体根据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教学任务。教师在规划学习任务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满足预期实践任务标准,使所学内容与新知识产生直接关联,做到加强巩固效果;第二,计划。学生在学习中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找到和任务相关联的信息。针对其实践环节进行全面设计,保障实践流程整合到工作规划中,提前开展细节检查,精细化评价实践效果;第三,决策。学生在递交工作计划和评价标准上,师生共同找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发现知识中存在的瑕疵,并且运用教学和项目做好完善工作;第四,执行。学生结合计划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设计和效仿工作,认真做好文字记录工作。并且教师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给学生提供良好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优化知识体系;第五,检查。当实践任务正式完成之后,学生会提前制定评价标准,主动查看实践结果是否科学,认真填写表格,避免在后期检查中存在问题;第六,评估。当实践任务正式结束之后,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实践任务的全过程和实践结果,并且与教师共同探讨评价结果,做出具体改善措施。

五、行动导向教学在《禽类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以孵化项目实施为例。通常情况下孵化项目会在课程中期进行。主要目标是为了学生能掌握禽蛋孵化过程各环节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在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之后,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决策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和规范操作行为等。具体实施流程如下:以某校教学案例为主,内容是孵化雏鸡,数量有500枚,项目在校内孵化实训室进行。将学生以6人为一组,每组选1人作为组长。首先是布置任务。教师说明本项目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及项目基本要求。接着,在正式孵化前,学生团队应当根据孵化方式、种蛋数量、雏鸡销售情况等,制定出完整项目流程及操作方法。通过实际生产项目的实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第三,教师与学生团队共同分析优缺点,完善实施方案。接下来,团队分工合作,执行方案。例如选择合适机械孵化设备、观察孵化机器外部等,正确操作孵化设备进行孵化。另外,日常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重点关注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适当翻蛋,认真观察孵化情况,保证孵化工作能够顺利完成[3]。最后,孵化项目完成后,根据孵化率、健雏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每个小组进行分析说明,师生共同评价实施过程及结果,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做出具体改进措施。

总结:

在三教改革要求下,对中职专业课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不断改革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推动了《禽类生产》课程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对学生培养起到良好促进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重点围绕实践、沟通开展教学,有利于《禽类生产》课程科学、有序、高效进行,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华慧,马翠芳,蒋漓生,赵骏新.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禽类生产》课程改革与实践[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2):239-240.

[2]齐晓龙,. 基于现代教学模式的“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教育与教学,2018(04):212-214.

[3]王述柏,史雪萍,王宝维.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特种经济禽类生产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 山东畜牧兽医,2016,37(04):44-4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