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侯晓霞 杜秋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侯晓霞 杜秋梅,. 针灸推拿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 中医研究杂志,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061.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则配合针灸推拿方法治疗,对比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9.54%,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80.27±8.41)分、FMA评分(23.41±5.43)分高于对照组(73.95±11.52)分、(20.08±4.25)分,P<0.05。结论:针灸推拿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 针灸;推拿;中风后遗症
DOI:10.12721/ccn.2023.157061
基金资助:

中风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相比而言,中老年人群比较容易患病。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加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中风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中风若是未能及时救治,或者治疗不当,可能遗留后遗症,如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等,对预后造成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学者们开始常用中医疗法,以期更好地治疗中风后遗症,改善患者预后。该项目选择88例患者进行分组探讨,现将相关结果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风诊断与疗效标准》[1]中相关诊断标准;(2)处于中风恢复期;(3)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1)严重感染者;(2)依从性差,中途退出患者;(3)伴有严重其他类型躯体或精神类疾病者;(4)失语失聪、无法正常交流患者;(5)双侧及痉挛性瘫痪患者。对照组,27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区间34-75岁,平均年龄(52.19±4.58)岁,病程区间1-9个月,平均病程(4.62±1.29)个月。观察组,29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区间32-78岁,平均年龄(53.12±4.09)岁,病程区间1-12个月,平均病程(4.51±1.02)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研究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主要措施如下:(1)心理康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中风常见病因、主要表现,讲解中风后遗症的特点及治疗手段,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获取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关系,缓解患者消极情绪,增加依从性。(2)身体康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后遗症严重程度,制定身体康复计划,开始训练时选择一些活动量小的运动方式,初期由护士或家属协助进行运动,如肢体小幅度旋转、伸展、抬举等动作,护士要帮助患者控制运动节奏,慢慢增加运动幅度。(3)语言康复,鼓励患者表达,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从简单的字、词开始,慢慢过渡到短句、长句,每天30分钟,持续1个月。

观察组44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采取针灸推拿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操作方法如下:(1)针灸治疗。综合评估患者实际病情,针对性选择穴位,如语言障碍者选择合谷、丰隆、内关、四神聪、百会、通里等穴位,偏瘫患者选择外关、环跳、足三里和手三里、太柱(配穴)等穴位。操作前,皮肤常规消毒,用1-2.5寸28号一次性毫针进行操作,毫针快速刺入相应穴位,通过平补平泻手法处理,得气后,留针30分钟,1次/d,1个疗程10次,共治疗3个疗程。(2)推拿治疗。操作者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对患部进行按摩,促使其放松,配合伸展和向上牵引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推拿,如下肢患者主要推拿髋关节、膝关节,上肢运动障碍患者主要针对肘关节,另进行面部推拿。在此基础上,协助患者改变体位为俯卧位,推拿背部的夹脊穴。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生活恢复到完全自理,可清晰表达,肌力已经达到V级;②显效,症状、体征基本上消失,生活恢复自理,语言表达基本上达到清晰标准,肌力Ⅱ级;③有效,症状、体征好转,生活基本上自理,语言基本上清晰,肌力I级;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生活能力。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2]评价患者生活能力,共涉及10项,总分值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高。

(3)运动功能。根据简式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3]对患者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总分值34分,得分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在Excel 2010表格中录入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卡方(X2)检验。P<0.05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9.54%,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61.png

2.2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x̄±s,分】

623.png

3讨论

中医将中风归属于“卒中”范畴,中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与风、火、痰、瘀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中风后遗症则是因为中风患者气虚血滞,淤血阻滞,脉络受阻,正气亏虚,进而诱发病症。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亏虚多见,标实则以血瘀、痰浊为主。活血化瘀与疏通经脉是中风后遗症中医治疗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针灸,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针具按照一定角度刺入至患者体内,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对人体的特定部位予以刺激,治疗疾病。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选择穴位进行刺激,缓解临床症状。针灸治疗过程中,配以推拿手法,有助于疏通经络,减轻肌肉萎缩状况,降低肌张力,标本兼治,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细胞代谢。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疏通经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该项目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ADL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

综上所述,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针灸推拿的应用价值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年环.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21,19(26), 112-115.

[2]刘发生,伍小玲.通督法针灸联合汤剂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 2021, 25(14):2.

[3]杨亚男,刘小江.中医康复治疗联合针灸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J].吉林中医药, 2021, 041(009):1244-124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