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该类患者通常会伴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导致其难以参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同时,精神病患者通常会存在自残、伤害他人的行为,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和保护性约束等方式控制患者的症状。保护性约束指的是根据精神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在特殊情况下实施的一种紧急强直性医疗保护措施。该项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的行为和活动,避免对患者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但是,约束行为会对患者的身心带来一定的痛苦感,对其自尊心造成较大的伤害,从而刺激到患者的精神稳定度,加重患者的症状。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取人性化护理对精神科内接受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进行干预,以此分析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以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例接受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范围内,所有样本均为我院精神科收治,且收治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内,上述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一组命名为常规护理组,另一组为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30人;常规护理组中,男性15人,女性15人,年龄20-61岁、平均(40.43±1.44)岁;人性化护理组,男性16人,女性14人,年龄21-61岁、平均(40.78±1.53)岁。组间对比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结果无差异性,P>0.05,对比性较强。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该类患者实施干预,如用药指导、病情监护等常规方法。人性化护理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法对本组患者实施干预,内容如下: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估,内容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病情严重程度等,根据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制定科学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意义,同时讲解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争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方可实施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尝试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避开患者的敏感话题,了解患者内心的心理问题,获得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其治疗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此外,针对存在情绪过于激动、存在自残或伤害他人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先通过语言安抚患者,然后再依据准备好的保护性约束措施进行干预。护理人员要保持轻柔的动作,与患者沟通时要采取轻松、温柔的语气,防止对患者的精神造成刺激。在对患者进行约束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提前收集病房内的危险物品,在患者接受约束的部位垫好保护物品,然后使用固定带妥善固定,松紧度要保持适宜,尽量缓解患者身体上的不适感。护理人员每隔半小时要评估一次患者的情况,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同时要在适当的按摩患者的肢体,防止出现水肿等情况。同时,要判断患者的精神状况,如出现意外情况要立即联系主管医生并协助处理。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评估内容如下:社会能力、活动能力、心理状态, 每项各5分,总评分为15分。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不良约束事件(皮肤损伤、自我伤害、暴力行为)的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选择软件包SPSS23.0,t验证以(x̄±s)为方式的计量数据,X2验证以[n(%)]为方式的计数数据,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判定标准,表明比较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2.1 组间对比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
干预后,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组间对比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x̄±s)
2.2 组间对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人性化护理组患者发生皮肤损伤、自我伤害、暴力行为的人数均为0(0.00%);常规护理组患者发生皮肤损伤、自我伤害、暴力行为的人数分别为2(6.66%)、1(3.33%)、1(3.33%),其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明显高于人性化护理组患者(0.00%),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众的精神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2】。在此情况下,精神病患者的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需要引起临床上的重点关注。保护性约束属于精神科的常见辅助治疗措施,其能够起到安全管理的效果,处于发病状态下的精神病患者是该措施的主要适用人群。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实施强制性的措施,以此达到保护患者自身及他人的目的【3】。临床上常通过保护衣、约束带、约束背心等对患者进行约束。但是,患者在约束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从而出现抵抗、暴力行为加重的情况。而患者不停地挣扎还会对其自身的皮肤造成损伤,加重对自身的伤害程度。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以此降低患者的抗拒行为和心理。人性化护理属于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其能够以患者作为工作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其提供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而言效果更加显著。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取人性化护理对精神科内接受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进行干预,以此分析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根据本次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其不良事件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13.33%),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人性化护理对精神科内接受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进行干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殷叶红,时云文,周雪芬.保护性约束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心理月刊,2021,16(23):136-137+142.
[2]段俊英,俞红英.量化生活护理规范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1,28(14):52-53.
[3]吴晓敏,杨亚喜,谢美娟.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对患者及家属影响的调查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0):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