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能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就是以社会烹饪岗位需求为目标,穿插烹饪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以期培养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烹饪岗位需求。烹饪技能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是高职教育烹饪专业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形成烹饪工艺素养,掌握主副食加工、制作等烹饪基本技能。烹饪技能教学如何满足岗位发展需求,如何与社会需求有机融合,是烹饪技能实践教学转型的关键任务点,也是烹饪人才培养体系的丰富拓展及紧前急需。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理念
烹饪技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体现了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还穿插观察、实践以及创造等多种科学方法,可以说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也是科学。烹饪技能实践教学的目标须与社会岗位需求相一致,基本要求就是学生毕业时通过技能鉴定达到岗位合格及以上标准。在实践教学训练的推进过程中,却出现了教学理念固化,与社会岗位要求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社会岗位需求理解不透,示范教学贯穿全过程,理论至上;二是对烹饪技能实践教学的本质内涵领悟不深,烹饪技能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社会岗位需求是课程标准里的口号,与实际教学无关”。三是教学实践按部就班,技法讲解演示很少涉及社会岗位所需的技能能力,忽视了社会岗位需要的烹饪技能训练。因此,教学理念固化是推进教学社会岗位需要化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烹饪技能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转型过程中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坚持“技能训练面向社会需求、技法讲授面向岗位需求”,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向岗位需求看齐、教学内容与烹饪岗位对接、教学手段为提升岗位技能服务。首先,以开放的理念研究社会烹饪岗位需求。转型过程中应抢抓岗位需求机遇、盯紧教学实施中的短板、破除烹饪技能的单一性,确保烹饪技能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为建设高质量的烹饪人才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次,以多样化理念研究社会烹饪岗位需求。在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转型过程中,针对平时教学与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相比较在教学要素、教学结构等方面的改变,如教学要素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改变,围绕要素哪些变化了、变化的程度有多少、怎样适应变化等问题来进行分析,并根据变化分析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演练多种岗位需求下技能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实现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转型深层次的创新,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崭新教学内容体系。最后,以个性化的理念研究社会烹饪岗位需求。在当前烹饪技能通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烹饪岗位需求,积极对接社会对烹饪技能人才所需,以实际需求引领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内容。将教师主动讲授示范、学生被动倾听接受的传统教学理念,逐渐转换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岗位需求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以岗位需求为动力,助推教学信息化
在传统的技能教育中,多以教师经验传授、演示示范,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技能贯穿于技能实践训练的始终,基本上还是采用以菜肴制作为主,手口相传的师徒传授模式。教学过程贴实际岗位需求不紧,没有体现社会需要化的要求,更没有社会环境的架设。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对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大的支撑和机遇。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可实现高效、可行和跨越空间的地域实践情景创建,利用任务实现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设置。根据实践操作的环境和信息,合理设置岗位任务需求,通过信息化教学条件实现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要求与社会环境的有效对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室与企业、社会对接;利用信息化平台,将平时技能与岗位能力对接,达到信息传递、共享、吸收、内化的综合性教育过程。为满足社会岗位需求,针对烹饪技能教学训练特点,运用直播、录播等远程信息化实训教学条件,在教学中利用人工导播对视频进行录制和切换,最大化的表现教师操作过程,体现操作细节。直播、录播等远程信息化实训教学条件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岗位任职视频资源,便于教学生学习各种条件下岗位所需的烹饪技能方法。教师还可借助录播间,完成新式菜品的研发,并通过信息渠道进行传送,提高餐谱的营养经济效益。直播、录播等远程信息化实训教学条件还可为社会烹饪相关人员提供学习和下载权限,从而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利用录播教室的信息化设备,便捷地实现了院校与社会的沟通交流,通过远程直播教学,解决岗位实践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形成案例资源应用于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烹饪技能培训岗位指向性强、实践技能要求高,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微课、短视频、在线课程等,还可将原有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内容打散,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岗位需求,根据教的特点和学的要求,将知识内容重新选取组合,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地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学信息化充分体现了烹饪技能教学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托信息化技术,对接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需求,助推烹饪技能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转型。
三、以岗位需求为牵引,改革组织训练方式
社会所需是各层次教育培训的第一要务,社会烹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社会输送满足实际需要的岗位合格人才。组织训练的能力是高职教育烹饪专业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一种直观表现。随着饮食管理、烹饪设备信息化的持续加速,新的烹饪理念运用于岗位实际,新老观念共存的现实对烹饪技能组织训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确定组织训练标准,着眼岗位需求,科学制订实施方案。确定培养方式,统一相同培训等级标准,以模块化内容实施。在打牢专业技能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岗位要求,抓好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的训练,将组织训练能力培养考核纳入教师专业能力考核之中。紧跟岗位需要,改进教育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教学中及时与岗位需求为接入点,丰富教师组织训练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烹饪技能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导,提倡启发式、研究式、翻转式、融合式教学,优化组织训练能力的培养。拓宽组织训练渠道,完善健全社会、企业和院校联合培养学生的协作机制。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烹饪技能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探索教师授课与社会优秀烹饪专业从业人员教学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岗位需要,使学生尽快熟悉和达到社会烹饪技能要求。
四、以岗位需求为助力,培塑教师队伍
烹饪技能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是烹饪专业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部分教师对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认识不足,教学理念固化。由于长期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部分烹饪技能教师,惯性追求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就知识讲知识,就理论讲理论,传统教学思维根深蒂固,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理念淡薄;二是部分教师缺乏社会岗位实践经历,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能力欠缺。目前,烹饪技能教师大部分从院校到院校,缺少社会岗位实践经历。部分教师存在不了解社会烹饪专业实际建设情况、不清楚学生毕业后的岗位任职需求,缺乏组织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的能力。三是教师队伍来源及年龄结构不合理,开展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后劲不足。近几年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和年轻教师数量较多,中间骨干力量较少,年龄和职称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两端化”,同时部分教师缺乏社会岗位实践经验,开展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面对教学社会岗位需要化转型发展,烹饪技能教师不同于普通的烹饪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社会工作经验和烹饪技能。首先,通过引导交流,提高教师对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的认识。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宣讲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的内涵、意义以及在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中涌现的典型人物事迹和做法。使教师从思想上共情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引导教师积极地思考并开展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其次,通过选拔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针对以年轻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通过群众性教学比赛、岗位比赛、双向交流、送学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提升职业素养;通过与社会的双向交流,培养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烹饪技能大赛,拓展教师实践教学专业视野,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推进烹饪技能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向深度广度发展。最后,完善考核激励,内驱教师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动力。以学生为主体,以烹饪岗位任职需求为目标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积极性、创造性,考核评价标准决定了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的质量是否达到了标准,也直接度量了教师的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水平。将激励机制与职称评审、福利待遇等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事项挂钩。激发教师主动开展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的活力,对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持续提升,保证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强烹饪技能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是推进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是适应烹饪岗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践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课程建设,以解决烹饪技能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为契机,探究新举措,不断更新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理念,改革组织训练方式,提高教师的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能力,才能为烹饪技能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庆国 .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旅游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7): 162-163.
[2] 王镇. 烹饪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J]. 中国烹饪研究,1999 (3):44 – 47.
[3] 曾瑛,欧英立.院校社会岗位需要化教学训练创新[J].国防科技,2014,10(10):15-18.
[4]吴亚男.社会岗位需要化训练研究[M]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10.
作者简介:
周锐丽(1983.10-),性别女,民族汉,湖北襄阳人,工程硕士,陆军勤务学院训练基地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基础营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