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体育学科素养内涵
新课改背景下,明确提出了“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给当前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高中体育核心素养中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行为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时,应明确知识行为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基础。虽然高中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但依然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面对这一现状,唯有关注学生的知识行为,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逐渐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并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落实其他方面的核心素养。
(2)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育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也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心理、技术和体能等多个方面,这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前提。
(3)情感和品格
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集中反映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程度,品格则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体育情感、责任意识。
(4)运动习惯
在体育运动学习中,运动习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运动习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
就高中生而言,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与体育素质是极其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魄的增强,还能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精神品质,从而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由此可知,高中体育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通常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高中体育的教学开展,学生通过体育运动,不仅能缓解学习压力,促进心态放松,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经过体育运动,还能形成直面问题、不畏困难的心态。而将核心素养渗透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则能更好地明确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此时,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依据学生的体育素养,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并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的主体性,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2)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保障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不能以传统化教学观开展教学,需注重因材施教,依据每个学生的运动喜好、体能特征等开展教学,这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同时,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渗透,还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使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3.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1)聚焦核心素养,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面对体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遵循新课改下的“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紧紧围绕“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重塑课堂教学目标。一方面,应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多维度、多层面地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多种能力,逐渐感悟体育的魅力,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另一方面,应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精心设计具有层次化、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更好地落实体育核心素养下的要求。
(2)围绕核心素养,创新课堂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落实学科素养的重要保障。因此,面对体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必须结合现代新课程标准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选择,确保学生的实际需要得到高度满足。针对现阶段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基本上都以理论知识、体育发展史、基础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够全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面对这一现状,必须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加,包括体能锻炼、器材锻炼、无器材锻炼等;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喜好,有针对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体育课程,或者将当地的民间体育运动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旨在丰富和创新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体育学科素养的落实。
(3)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在具体促进体育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具体来说,如果教师一味地束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仅会制约体育核心素养的落实,还会导致学生逐渐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面对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唯有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才能促使学生在针对性的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第一,开展游戏教学。
与其他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游戏教学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因此,教师在促进体育核心素养落实的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契合的体育游戏构建趣味性课堂。例如,在排球颠球的体育教学中,就借助了竞赛游戏的模式,引领学生在小组比赛中,掌握排球颠球的技能,提升了学习的有效性。
第二,信息技术教学。
以往,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理论讲解、实践练习等模式展开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的情绪。面对这一现状,高中体育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的时候,可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途径,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最终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具体来说,在开展教学时,针对体育技能讲解,可借助视频展示的方式,将其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以便学生在直观的观看中掌握体育技巧;尤其是针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体育技能,可通过反复播放强化学习效果;另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明星资料、与体育相关的文化资料等,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方向。面对全新的课堂教学目标,高中体育教师必须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结合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重塑体育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融入德育和终身体育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在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所成长、有所发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崔伟东.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探究[J].高考,2021(17).
[2] 刘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家长,2021(11).
[3] 罗爱梅.例谈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进工作的思考[J].高考,2021(11).
[4] 赵彩霞.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