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低碳经济的发展涉及到全球气候变暖的话题,并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低碳经济的审计对于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审计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晚,在低碳经济审计框架体系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国外成功经验的分享以及国内成功的案例对低碳经济审计框架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
1低碳经济审计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审计是指对自然资源(煤炭、石油等具有碳元素的资源)消耗所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氟碳化物,六氟化硫)排放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审计行为,主要是对碳排放的管理活动,包括对碳排放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低碳审计属于环境审计的范畴,审计的主体是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标准,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经济监督活动,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合理分配,生态平衡的维护以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构建低碳经济审计体系的策略
2.1明确低碳经济审计目标
低碳经济审计框架涉及的内容很多,在构建相应的框架体系时,要逐步清晰并建立相应的结构。最基本的是要对审计对象进行清晰化。低碳经济审计的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层次的、多目标的综合评价。从整体上讲,我国低碳经济的审计目标应该在低碳政策、低碳税收优惠和低碳产品补贴等三个方面实现。在低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保证科学性、效率和效果,通过政策来规范企业低碳行为,监督、评价企业对低碳政策的执行情况,逐步引导企业形成低碳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为整个社会的低碳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低碳税收政策方面,必须以保证政策、制度甚至法律为基础,保证相关企业得到低碳税收优惠,从而激发其对低碳经济的支持。而低碳产品资助的目标,也是以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为重点。确保低碳产业补助经费按照相关法规、政策、制度等规定,转变为专门的基金,有利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2.2构建系统化的审计责任机制
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审计问责机制,是低碳经济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可以明确审计主体、审计对象,为审计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提供必要的支撑。在审计方式中,审计主体必须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配合。政府审计与国家审计机构相对应。因此,要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必须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确保审计机构的权威,并明确其职责。而与之相适应的是公司的内部审计组织。如果有条件,可以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低碳经济进行监督。而与之相适应的是社会组织。一般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环境交易所等都是借助专业、人力和资源的优势进行权威、专业化和公平的审计。而对低碳经济的审计对象,则是对与能源有关的财政经济行为的审计。从我国的情况来看,CO2的排放量主要来自各个企业的活动,因此,审计的对象应该是与能源有关的资金收支、经济活动等。而对于审核责任方,则是对个人、组织、个人等负有责任。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审计主体是各个公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必须对此负责。但是,作为政策导向者,政府也要负起对低碳经济的审计责任。
2.3制定并完善审计标准
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审计准则,一是保证我国审计制度的有效性;二是保证其可行性的重要依据。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煤炭法》《固废噪声防治法》等,成为低碳经济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等,都可以作为制定低碳经济审计标准的参考。
2.4规范审计审核程序
规范审核程序是推动低碳经济审核制度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从总体上讲,要做到循序渐进,对审核报表的各个环节进行操作,并对各个环节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进行规范。其中,要根据公司经营状况、碳使用状况、碳排放量等因素,对审计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再根据这些因素作出合理的判断。在确认审计项目后,还需进一步制订审计计划、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等,并对具体实施风险、评估、控制、测试等进行计划。而在执行低碳经济的审计程序时,必须严格遵守标准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询问、检查和观察、监督、函证、计算,根据这些数据,编制一份工作底稿,全面地分析碳的排放量及其相应的影响。在审计报告的撰写过程中,要根据所拟定的工作底稿,从方案、可行性、实施成本等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各衔接机关和社会机构及诸多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进行分析。
2.5碳会计信息披露
碳核算系统主要是通过对碳排放行为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统计,并将其汇总为公司的财务报表。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组织越来越重视碳排放风险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外部环境因素所引发的风险、机会、策略和减排目标。例如,由恶劣的气候条件引起的自然风险,技术革新引起的市场竞争风险,以及环境因素对公司的信用风险;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选择合理的碳汇计算方法,并依据计算结果进行碳排放核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排管理包括排污权交易、减排项目、减排规范等;治理气候变化,例如减少排放的责任。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的排污许可证交易市场存在着许多缺乏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单一等问题,所以在构建公司的碳信息披露体系时,应当从核算、管理、审计三个层面入手。在会计阶段,企业要收集有关排放的资料,并将其编入到排放报表中。在管理方面,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减排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减排方案。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审查减排报告和验证排放量。为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披露的内容应当尽可能详尽、明确,并且只限于减少排放。
2.6优化审计报告
编制、优化低碳经济审计报告,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为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可靠的基础。在编写报告时,必须明确温室气体的成分和定量的方法,并规定相应的补偿和减少的方式,并根据综合判断,对所提交的审计意见的种类作出规定,就是提出保留意见、不能表达意见、提出否定意见或无保留意见。
结束语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碳的高度消耗打破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低碳经济框架构建与创新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为了更好地推行低碳经济,开展低碳经济审计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措施。在低碳经济审计构建体系的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我们需要将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宣传与推广,让人们对它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燕燕,彭兰香.我国碳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财会月刊,2010(9):71-73.
[2]卢相君,唐楷.英美低碳审计的经验及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3):44-46.
[3]袁宏路.低碳审计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J].财经纵横,2011(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