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该类患者主要会表现出以焦虑障碍的临床特征。患者发病后通常会表现出强迫行为、强迫思维等象情况,且患者具有明显的强迫意识和固定思维,经常会产生身不由己或毫无意义的行为和想法。该类情况也会导致患者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尽管患者主观意识上对其进行抵抗,但仍然这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1】。长此以往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必须及时给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强迫症的原因十分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的定论。部分学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原因与个人性格、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因素存在密切相关。临床上除了给予该类患者药物、物理治疗外,还需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此帮助患者改善强迫行为和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取精神科护理学全程护理模式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干预,以此分析该护理模式对其行为的影响,现以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78例强迫症患者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范围内,所有样本均在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内前来我院接受相关治疗;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划分,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另一组为全程护理组,每组各39例;常规护理组中,纳入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最大者为43岁,年龄最小者为18岁,平均年龄为(31.32±1.54)岁;全程护理组中,纳入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大者为42岁,年龄最小者为18岁,平均年龄为(31.03±1.57)岁。两组样本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即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对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如科学指导患者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等。
全程护理组:对本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服务,内容如下:(1)建立全程护理小组,选择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及个人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全称护理服务。(2)护理人员要强化与患者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要促使患者客观认识到周围的治疗环境,使其认清显示。纠正患者的错误知识,同时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聊天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改善其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同时还要叮嘱患者的家属,叮嘱其避免对患者进行刺激,要多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呵护,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3)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播放健康教育视频等方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工作,向其介绍强迫症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于该疾病的正确认知,帮助患者树立起治疗的自信心和积极性。(4)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积极的参与社交活动,通过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放松情绪。(5)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同时要为其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
以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强迫症状进行评估,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症状越严重,评分范围如下:总分<16,为轻度强迫或处于亚临床状态:16≤评分≤22,视作中度;23≤总分≤31,视作重度;总分31以上为极重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选择软件包SPSS23.0,t验证以(x̄±s)为方式的计量数据,X2验证以[n(%)]为方式的计数数据,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判定标准,表明比较差异性显著。
2结果
2.1对比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的Y-BOCS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Y-BOCS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全程护理组患者的Y-BOCS评分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差异较为明显。详见表1。
表1对比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的Y-BOCS评分(x̄±s,分)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大众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强迫症是临床上和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针对处于发病初期的患者,临床上十分容易误诊为是追求完美的性格而非强迫症。患者自身也不容易察觉或不够在意【2】。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患者的初次发病时间和初次就诊时间往往会间隔较长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目前临床上针对强迫症尚无十分明确的定论,但患者的个人性格、心理状态、社会因素、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因素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强迫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常常踌躇犹豫或过度的追求完美,固执己见,严重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药物、心理干预等同时配合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但常规护理模式对强迫症患者而言效果并不显著。常规护理的工作重点为对于患者病情方面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干预。因此,必须强化对于强迫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将其规范化和标准化,扩大护理工作的重点,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3】。全程护理能够以患者作为工作重点,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转变强迫性的行为和意识,纠正其思维方式,鼓励患者多多参与社交活动,改善患者的社会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取精神科护理学全程护理模式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干预,以此分析该护理模式对其行为的影响。根据本次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Y-BOCS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全程护理组患者的Y-BOCS评分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差异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采取精神科护理学全程护理模式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陈丽,陈彩云.早期预警结合全程风险评估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2):170-172.
[2]马文涛.全程护理对强迫症患者行为及心理的干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9):145+149.
[3]叶小梅.全程护理对强迫症患者行为及心理的干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