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初中的体育学科作为中考升学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的科目,其目的就是为培养出更多除了学习成绩外,在自身的身体素质上也同样优秀的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让学生课余时间不再沉迷于电子游戏。通过开展初中体育教学要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要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乐趣。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分析以往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制定一些能够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相关策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体育水平。
一、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体育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参加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可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将游戏融入体育活动中,满足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并利用游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1]。例如,在百米短跑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取游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竞争的方式练习百米短跑,并设置相应的奖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复杂的运动情境。复杂的运动情境指动态变化、结果难以预测、需要灵活应对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教学比赛或成套动作的展示。教师应将简单运动情境、中等复杂运动情境、复杂运动情境结合,以复杂运动情境为主。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运用并不断强化和巩固,既能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又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教授篮球控球、运球技巧时,可组织学生开展“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让手中有篮球的学生扮作“小偷”,让手中没有篮球的学生扮作“警察”。“警察”需要对“小偷”进行抓捕,并截停“小偷”手中的篮球,“小偷”需要通过运球、控球技术,躲过“警察”的拦截。通过上述游戏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均明显提高。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比赛等,能够很好地活跃体育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还需要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例如,在初中体育理论知识教学阶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体育比赛的经典片段,为学生讲解体育教学实践要点等,让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相关体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
二、注重体育训练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团队意识
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体育训练的开展,而且还要将所开展的体育训练应用到体育实践当中,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提升自身的团队意识。以足球为例,足球是体育项目当中一项重要的团队球类运动项目,在开展足球训练时,学生之间难免会有身体上的对抗,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将日常训练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结合,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教师要通过开展合作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在训练以及实践中的自主性与团队意识,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针对足球理论和足球战术进行详细地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将教师所讲到的理论运用到教师接下来所组织的足球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组织足球赛。在开展足球比赛的过程当中,每一名参赛的学生都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只有在比赛当中充分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才能够获得比赛胜利,即便是作为一名替补人员,也对整个比赛的走势极为重要。或者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脚背进行颠球,先由一名学生利用自己的脚背进行连续颠球,直到足球掉落再换组内的其他组员进行颠球,之后将每个小组学生用脚背颠球的数量进行统计,哪一个小组颠球的总数最多,即为获胜。通过开展这样的体育训练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够让学生将训练中所学到的运动技巧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置合理的考核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体育课程的考核需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并在考核中展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与强化,结合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不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不同体育教学项目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训练与考核,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调整好身体机能[2]。在考核中,教师还需要加入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行为等方面的评估,考核学生自我防护措施的应用情况以及应对体育教学中突发状况时的态度、做法等。同时,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考核从总结性考核逐步转变为日常考核,强调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部分初中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也需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在评价内容中,除需开展对学生动作技能的评价,还需将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以及能力提升等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在评价主体上,除教师开展对学生的点评之外,还需鼓励学生利用自评以及互评的方式评价自身以及他人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学科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提高现阶段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体育游戏、课外拓展、改进体育教学教具等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自身的体育素养,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推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体育教学质量,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强壮的体魄。
参考文献:
[1] 范树国.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当代体育,2021(10):165.
[2] 庞冰冰.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主动性的方法[J].拳击与格斗,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