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立生命发展理念,活化高效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基于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的最高目标。但传统体育课堂给学生留下了教条式练习、“齐步走”的刻板印象,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体育学习的热情,甚至对体育学科产生反感。如何让体育课堂更“鲜活”,实现真正的“高效”,成为摆在年轻体育教师面前的难题。在中考的压力下,一线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地将项目练习与学生未来发展结合,在教学实践操作的层面,要树立生命发展理念,认识到课堂应该是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一种延伸。
例如,教师在设计实心球教学、解读教材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投掷实心球能发展上肢力量,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动作练习层面,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这对处于身体发育期和心理叛逆期的学生来说是有负面影响的。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追求长远的效果。本着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生命发展负责的态度,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时,引入奥运会投掷项目的简单介绍,同时对学生投掷能力进行简单测试,把实心球的学习与学生投掷能力的提升挂钩,有效衔接体育锻炼与学生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实心球课堂的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情境教学,积极讨论并解决练习中的问题。虽然这些只是较为表层的变化,但学生能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教师应避免绝对性评价,要以相对性评价来衡量学生的发展,如对比学生初学实心球时的成绩,再进行评价。这样,学生能在实心球学习中获得信心,体验乐趣。真正高效的课堂要以有效为前提,教师要树立生命发展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解读分析教材,找到适合学生的突破口,再以鲜活的事例加以实践,以凸显高效体育生态课堂的生命力。
2创设动态情境,点亮生态课堂教学过程
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传统的教学手段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身心需求。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活化教材,成为高效体育课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模式,增添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创设动态情境,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有趣,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快速跑步技术时,可以以“特种兵执行任务”为主题,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距离的速跑,用小红旗占领“阵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比赛充分了解快速跑步技术。但是,过多运用游戏教学方式会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模糊课堂重点,使原本紧凑的教学时间更加紧张,因此,教师对游戏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当适度,应适当加强对重难点的教学。此外,加强素质练习、圈化重难点等传统教学方法是游戏教学的必要补充。
3研究性学习,激活生态课堂与社会环境的能量转换
体育课堂生态系统是社会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课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科特色越来越明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启迪思维,给师生以生气,还课堂以活力。
体育是时代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对技能的讲解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这不仅体现在走跑跳投的练习上,更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把体育课堂上的学习化作内在的素养,形成个体的终身体育意识,是课堂效果的延伸,更是高效课堂的扩展。各个学校都对学生开设了选修的兴趣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展开研究性学习。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足球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内容涉及足球运动发展史、足球运动基础技能、足球运动基础战术、裁判规则等,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比赛视频拓宽学生视野。
研究性学习看重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体验及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学习成果,并以经验的形式加以总结。研究性学习需要合作意识,能发挥团队精神,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对人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多元综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生态课堂评价把学生的协调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把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学习热情、个人价值作为课堂质量的评价标准。初中体育与健康生态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师评价,二是学生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校应该关注教学准备、教学成果、教学水平三方面内容,综合使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法。
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特征时,学校对教师的态度、发展需求、情绪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教学和教师评价形成一个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系统性整体,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初中体育与健康生态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多要素共同组成的复杂过程,学校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方式获取更多的评价信息。
另外,评价主体也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明确评价主体,教学评价就能更直观地体现课堂效果,进而发挥评价的功能。首先,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而有所不同。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不应只是教师评价,还应该构建更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课堂自我评价、学生小组成员间互评、师生互评等,以激发学生潜能。最后,评价要及时,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评价的时机,在学生真正需要教师的时候予以及时评价。
为了丰富作业评价形式,教师可以借助课外体育运动小程序打卡、视频作业、户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关注学生健康发展,并通过初中生体质测评,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建立学生健康发展档案,在数据对比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增值性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健康运动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语
研究初中体育与健康生态课堂是为了反思和提升课堂育人实效,将生态学的理念与高效体育课堂相结合,采用新的方式解读体育课堂教学。只有让体育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和谐空间,才能让教师感受到体育课堂教学带来的愉悦,让学生沉醉于课堂学习,体育课堂才真正拥有了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善于思考、用心教学,努力让每一节体育课都成为高质量课堂。
参考文献
[1]侯化庆.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华夏教师,2022(32):9-11.DOI:10.16704/j.
[2]苏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与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22):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