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教学改革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其核心在于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积极性。基于的问题的学习方法(PBL)等发挥学生自主性、参与性的教学方法相继出现,其中以 PBL 教学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借鉴 PBL 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由美国 Oklahome 大学的 Larry K Michaelsen 等教授于2002年正式提出TBL教学法,在国内首先被中山大学王庭槐教授等团队于2009年所使用。TBL教学法以小组内、组间讨论为学习方式,以设定好的问题为导向,通过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实践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体。因此,TBL教学模式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将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
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又称为“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 循环通过4个阶段按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持续改进。本研究探讨了PDCA循环联合CBL教学法用于临床药学实习的带教模式,旨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提供新的参考和思路。
认真研究实习大纲,专业课程等制定科学合理、详细可行的实习计划,在各个临床科室或者药方均可安排实习。
带教循环周期为2个月,在每个循环周期内选取3个案例进行教学。选取的案例要求在教学大纲学习的病种之内,应覆盖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人等)和特殊病理生理状态患者(如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力低下等)。
学生随机分组,3-5人为一组。
1.1 任务准备阶段
1.2任务实施阶段
1.2.1 个人测试(iRAT):对学生常用药的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进行基础知识测验。
1.2.2 小组测试(tRAT):学生设计,患者突出的用药问题及药学服务需求,发放“患者用药知识需求调查问卷”,设定服务目标及要点,带教老师给予修正与补充、点评。
1.2.3 应用性练习:学生根据服务要点及目标制作安全用药宣传手册及健康宣讲PPT,邀请临床药师、高年资医师、带教老师修正、补充,进行模拟健康宣讲。
1.3 成绩评估阶段:
每周进行一次师生实习参与度互评,小组内学生学习态度互评,对积极参与的同学将给予鼓励,予以适当加分,以督促学生实习积极性。
表1 TBL 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
对2012-2015级三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应用TBL教学模式,针对上述学生进行TBL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即自主学习锻炼和团队协作锻炼两方面调查,结果详见表1。由于2013级首次实施新教学法,学生认为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锻炼满意度为 88.7% ,2014级学生对TBL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尤其是2015级反馈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锻炼满意度达100%,与2012级比较显著提高(P<0.02)。
通过满意度调查,实习学生普遍接受PDCA结合TBL的教学模式,他们认为在实习的两周时间内,通过调剂药师工作内容与管理等内容、熟悉药学部组织构架、规范理论授课与团队合作等方式。各组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认真准备,课前环节,随后在课堂环节互相讨论、汇报评价。
由于临床药学的实习更侧重于到临床一线,因此在实习时间上也应给予临床实习更多的时间。在以药学为重点的实习阶段,分配的时间大约为 1/3;当前临床医学在分科上比较细,且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在以临床为重点的实习阶段,分配的时间大约为 2/3,并尽量使每一个专科的实习时间都可以达到 1 个月。
带教药师在查房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出临床用药建议,重点提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建议。提高学生对一些常见病治疗原则的认识,教给学生如何书写病历、如何解读临床检验的各项指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
考虑各科药物的使用情况,我们为实习生选择的实习科室主要有将药物治疗作为重点的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以及比较多的应用抗生素的呼吸科、重症医学科。
3 总结
学生实习期间带教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测试中的不足给予理论课的讲授,学生发放、回收问卷及健康宣讲过程中带教教师应总结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医患沟通、团结协作、信息采集、文献搜集、办公软件应用等能力,最终提升临床药学实习生实习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育青,韩兆欢,赵兴辉等.以临床药学为核心的PBL教学法在医院药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8,11(11A):167.16
2. 王胜峰,贾素洁,吴翠芳. LBL-PBL-CBL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带教中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23-25.
李文雅,张新雨,门万夫,等. PBL 联合 TBL 教学法在胸外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10(1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