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又称“剖腹产”,是临床多见分娩方式,适用于无法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因该分娩方式属于有创操作,伴有一定的疼痛感,并且术后易影响产妇泌乳和子宫复旧能力,诱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遂应围绕产妇的需求开展科学的护理服务,保障预后[1]。基于此,本文以我院剖宫产产妇为例,分析产后康复护理的干预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抽取此次研究对象,共计50例,研究起止时间:2021-03至2022-03,并将入院时间作为分组依据,一组设为对照组,一组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年龄范围22岁-36岁,平均(30.22±3.22)岁;孕周:35周-41周,平均(39.64±1.02)周;单胎妊娠18例,双胎妊娠7例。
观察组:年龄范围23岁-35岁,平均(30.14±3.11)岁;孕周:35周-42周,平均(39.53±1.11)周;单胎妊娠19例,双胎妊娠6例。
上述资料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协助产妇翻身、叩背,按揉肢体,促进血液流通;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清洁周边皮肤,预防感染;监测生命体征,于体征平稳后,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排气前禁食,排气后恢复正常饮食,但要确保食物清淡性、易消化性;保持病房的舒适性,做好清洁工作;指导母乳喂养技巧等[2]。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后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母婴尽快接触,帮助产妇转变角色,舒缓情绪;讲述后续康复流程,解答患者的疑虑,纠正产妇错误认知,尽可能满足产妇的临床需求,给予情感支持,减少内心刺激(2)乳房护理:借助手法按摩或催乳仪干预的方式,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肿胀或乳汁堵塞等异常情况(3)子宫康复护理:尽快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收缩,并根据疼痛程度,尽快镇痛,提升舒适性,并于术后2-3d,将康复仪涂抹耦合剂,置于产妇骶尾部,调节强度和时间,以低脉冲作用,促进盆腔肌肉收缩[3](4)运动康复:肛门排气前,饮用少量温水,禁食,肛门排气后,根据耐受性,逐渐增加饮食,按摩腹部,促进消化;术后12h依照产妇耐受性开展适宜的运动锻炼,适当延长运动时间,促进机体康复。
1.3观察指标
泌乳情况:包括开始泌乳时间以及产后4天的泌乳量。
产后康复情况:包括产后24h出血量、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临床统计学软件整理。本文以SPSS25.0版本为主,将患者的所有对比资料进行整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利用t检验分析,而计数资料则利用卡方检验,结果以例数(百分比)表示,如组间对比结果为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泌乳情况
详见表一,泌乳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较短,产后4天的泌乳量较多。
表一 泌乳情况 (x̄±s)
2.2 产后康复情况
如下表二,产后康复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产后24h出血量较少,其他指标用时均较短。
3讨论
近年来,妊娠合并症、高龄产妇等群体的增加,使得剖宫产的开展次数逐渐提升,导致护理需求较大,并且剖宫产术后存在诸多风险因素,易诱发并发症,影响母婴结局,遂应重点关注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安全[4]。
常规护理属于最为基础的护理模式,确保整体护理流程符合医院的规章制度,可确保剖宫产的顺利进行,但该护理内容单一,对于产后机体的康复干预价值不理想,不能满足产妇的产后临床需求,仍需完善。康复护理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整个护理内容均以促进患者机体康复为准,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精准、可靠的护理服务,就剖宫产而言,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可以通过诸多的手段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例如:心理护理舒缓产妇情绪;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降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子宫康复护理降低产后出血几率,促进子宫收缩,通过整体运动康复护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快血液流通,提升机体耐力,缩短最终的机体康复所花费的时间。
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干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建红.早期康复锻炼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产后恢复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4):177-180.
[2]马帅.产褥期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及乳汁分泌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12):158-161.
[3]汤乐.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的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20):170-172.
[4]黄艺娜.综合康复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0):172-175.
作者简介:胡小玲(1995-),女,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产科护理
作者简介:范金燕(1997-),女,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