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此,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将教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在挖掘各类课程教学方式中存在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之上,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能提高学识、增长见识,塑造良好的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素养之外,也应当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着手,借助计算机创新实践和课程实践等方式,为学生后续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使他们能运用计算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术解决这一领域的现实问题,而这就需要教师推动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2]。
2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内涵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大学计算机专业课教师要从公共基础课程的角度出发,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具备较强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能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备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而学生的学习是需要教师引领的,这就给新时期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当从课程思政建设的普适性和流动性出发,梳理良好的师德师风,并以此影响学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保持较强的学习动力[3]。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推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如类比,法实证法,动画演示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计算机课堂上有更优异的表现。当然,无论是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还是教师个人魅力,都是为课程思政以及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只有将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挖掘计算机课程中计算机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内容,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知识性内容的学习需要教学手段的引导,更需要思想上的执念,通过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学生可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学习模式,借助具有思政元素的题目或知识点讲解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个人接触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了解计算机的发生与发展整个过程。
3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课程的策略
在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们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要在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和系统分析,实现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政内容的整合,通过对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的研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使课程思政内容能更好地融入其中。
3.1计算机系统知识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融合
高校计算机教师在推动课程思政理念与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到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与马克思主义原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硬件系统是组成计算机各个系统的物理设备,总称可以被认为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软件系统则是计算机内部无形的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比做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中的物质与精神,一方面,物质决定精神,另一方面,精神对物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可以见得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决定软件的发展方向,切软件的发展与变化也会反作用于硬件系统二者之间的融合,使计算机正常运行。通过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相关内容的融合,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推动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结合,为课程思政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指引。
3.2安全防范知识与历史教育的融合
推动课程思政内容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融入,需要教师将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内容与历史进程相融合,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等因素对我国计算机发展进程的负面影响,从而了解一些威胁计算机安全的元素。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安全防范的历史与中国近代历史相类比,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华民族成长与奋进的历史,而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杜绝黑客的危害,也是计算机领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历史。二者的有效结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提高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3.3电子数据处理与经济发展相融合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电子表格处理信息和数据的能力,也是大学计算机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当认识到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处理的重要意义,推动电子数据处理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相结合。教师在讲解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认识到社会和时代在发展进步,世界经济与政治也面临着新的转型,通过电子信息数据处理和新时期政治经济的结合,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到计算机这门学科受众的广泛性和育人平台的广阔性,推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合与发展。与此同时,围绕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教师也要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挖掘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新方向,从而实现高校课程思政价值及内涵的深刻体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3):128-132.
[3]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作者信息:马骞,男,1977.12,汉,吉林磐石,本科,讲师,工作单位;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