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70 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通过信封随机化模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为19: 16,年龄22~73 岁,平均年龄(52.76±8.30) 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为17: 18,年龄26~70 岁,平均年龄(52.80±8.27) 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①年龄≥ 18 岁;②病情稳定;③ 透析时间≤ 1 年;④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②免疫系统疾病;③精神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干预,在住院阶段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干预,同时由责任护理人员进行入院和出院指导。研究组行个性化护理,根据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和日常细节,进行分级,同时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自理能力,进行个性化干预。其中对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DEⅡ ) 分值>30 分的患者,属于病情不稳定,且生活无法自理,进行 3级个性化干预;对于A-PACDEII 分值21~30 分,属于病情稳定,但是无法自理,进行2 级个性化干预;对于A-PACDEII 分值10~20 分,属于可以自理患者,实施1 级个性化干预。根据分级情况,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室的环境,血液透析的原理、依据和方法,消除患者对血液透析的紧张和焦虑。1 级患者,每周1 次健康教育,强化和患者的交流,告知注意要点;2 级患者每周2 次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需要,帮助解答疑问;3 级患者每周3 次,为患者发放教育指南,建立个性化护理细节。
1.3 观察标准 记录护理质量分值、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由我院自行设定,其中信度0.914[5],效度0.873,包含护理、专业技能、病房管 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等五个因子,一题20 分,共计100 分。护理满意度记录:包含5 个项目,①护理人员是否对患者进行病情的细致讲解;②护理人员是否保持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③护理人员是否根据血液透析的相关内容,对患者普及相应的要点;④护理人员是否听取患者的需求;⑤护理人员是否根据患者的需求予以针对性干预。一题4 分,共计20 分。≥ 15 分为十分满意,6~14 分为基本满意,0~5 分判定为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包含:高血压、肌肉痉挛和感染。生活质量问卷:应用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记录,包含躯体健康、角色功能、疼痛、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分数越高判定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应用SPSS21.0 软件计算, 其中符合高斯分布的计量资料,包含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分值,执行T 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包含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用率表达,执行c2 检验。P<0.05 证实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质量因子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临床满意度分析 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形成差异性(P<0.05),详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分值比较 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临床中,肾病会造成患者出现肾脏排泄功能的失衡, 以及代谢功能的失调,从而引发体内的酸碱度不稳定, 出现内分泌失调的反应,严重映像患者的生活质量。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是因肾脏缺血或者肾脏中毒,从而引发肾脏缺氧坏死,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目前多应用血液透析来辅助患者血液净化,从而调整血液的通透程度,提升血液内的氧气含量,改善因肾脏疾病引发的不适状态。但是考虑到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程久,且病情危急严重,患者需要长时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因此对于刚开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对这一治疗存在疑虑和困惑,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相关要点,所以积极科学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对血液透析方式的了解,从而达到降低患者恐惧和紧张感的目的。
个性化护理模式主要是以基础干预为依据,强化对全部护理流程的重视,同时联合护理人员的经验予以综合评定。本文结果分析,研究组总满意度88.57 % 高于对照组6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述结果证实,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同时提高患者对医院和护理方法的满意度。这是由于对患者病情严重度进行分级,通过个性化干预,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干预。个性化护理强化了和患者的交流, 根据患者的综合评定结果,开展最为合适的护理方式。
同时本次数据判定,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质量因子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 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形成差异性(P<0.05)。由此结果说明,研究组躯体健康、角色功能、疼痛、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证实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但是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我国依然处于创新和发展阶 段,尚未制定统一的护理制度,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建议扩大样本,延长时间,进行近期和远期效果的评定。
综合以上数据证实,血液透析患者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这有利于临床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任文英 . 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21, 34(1): 164-166.
[2] 陈良英 . 非热康谱治疗仪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医疗装备 , 2021, 34(1): 155-156.
[3] 石明珠 , 黄丽婷 , 周艳梅 , 等 . 预见性护理联合定期维护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 2020, 26(8): 96-99.
[4] 张维华 , 段秀梅 . 基于需要理论的层级护理对血液透析合并膀胱癌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2020, 27(3): 374-377.
[5] 冷盛君 , 顾蔷怡 , 方韡 , 等 .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0, 36(1): 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