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探索
胡彩珠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胡彩珠,.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探索[J]. 中国教育探索,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106.
摘要:
在教育领域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幼儿所能接受的教育应该是直观的、简单的,而不是抽象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回归生活、运用生活情境让幼儿直观感受美术的魅力,那么不仅能让幼儿学得快、学得好,还能有效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 美术教育生活教育实践探索
DOI:10.12721/ccn.2022.157106
基金资助:

幼儿年龄尚小,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接近生活实际的事物更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美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些幼儿教师却不知如何用好生活这本“书”,无法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美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关于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开展“回归生活、放飞心灵”活动的相关研究。

一、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增强幼儿的创造力

(一)开展“纸艺每日一画”活动,激发幼儿创作灵感

提升幼儿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观察幼儿生活。教师有时候认为幼儿的生活如同白纸一样简单,然而实际上,幼儿也像教师、家长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幼儿世界中的各种事物不但能提高幼儿参与生活的兴趣,还能借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幼儿的生活中,蕴涵着他们自己对这个社会和生活的理解。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幼儿的创造力。

(二)开展“绳艺每日一画”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提升幼儿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施家校联动,共同护航幼儿成长。在如今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普遍忽视了家长的力量。家长可能由于自身工作较忙等原因,很少参与幼儿的教育,然而家长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要使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亲子学习”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和幼儿一起开展“绳艺每日一画”活动,就是将动手与绘画结合,让幼儿在进行绳艺的过程中对制作成品进行描摹。这样,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更愿意接受教育。

在“绳艺每日一画”活动的过程中,实施家校联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绳艺和绘画、家长观察幼儿学习绘画的过程、家长对幼儿提出学习建议等。“绳艺每日一画”包含很多内容,主要是对绳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技巧加以运用。“十字星”可以说是绳艺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对家长和幼儿来说比较容易学会。“十字星”的编织方式有很多,为了方便家长和幼儿学习,教师选取了其中最简单也是最经典的一种,带领家长及幼儿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在编织过程中观察十字星的结构,发现其中的美并进行描摹,进而提高了美术素养。家长在和幼儿合作过程中,共同完成了形式多样的、以“绳艺”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有利于幼儿发现了“绳艺每日一画”活动的魅力。

二、营造主题环境氛围,开展真实情境教学

(一)营造主题环境氛围,激发幼儿美术学习兴趣

以幼儿生活作为本源,将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中。班级环境主要以班级主题课程的背景为载体,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重视幼儿一日生活的意识。由于幼儿的一日活动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教室内进行,班级环境对幼儿的美术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各班级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及年龄特点,在教室里适当地添加一些活泼的装饰材料,利用生活材料制作有新意的小艺术品,然后将其布置在教室内,选择协调的色调营造出艺术氛围,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教育环境。这样,各班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室内环境,让环境与主题课程相融合。

(二)创设真实情境教学,将美术学习生活化

1.挖掘陶艺文化,培养小小设计师

提升幼儿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创设真实的情景,进行真实教育。很多时候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都会觉得枯燥无聊,甚至有犯困和开小差等听不进去的现象。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幼儿教师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因为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情景,会给幼儿一种所见、所做、所得都为真的感觉,进一步为幼儿营造一种真实的生活场景,带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活动的强烈欲望,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在美术学习中,教师更要带领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创设美术学习的情景,力求让幼儿感受到真实感。这样不仅能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美术学习环境,还能使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也更加真实,不只是停留于理论化的层面,而是在真实化的情境下增加现实教育性,使观察结果更有实用性和实践性。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带领幼儿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利用身边的自然物,如树叶、树枝、石头和泥土等,将其变为美术作品,其中“陶瓷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教师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陶瓷做的花瓶、餐盘等,都体现着我国悠久的陶艺文化。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发现将陶艺和美术二者相结合的魅力,幼儿园专门开设了“陶艺每日一画”课程,带领幼儿一起制作陶瓷。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是太空泥,最开始就是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太空泥模型,可以捏一些小动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幼儿需要专心致志地制作,才能做出精美的模型。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对陶瓷的外形结构有了深刻的记忆,因此在凝视太空泥旋转并进行绘画的时候,也是“陶艺每日一画”活动绽放美丽的时刻。幼儿像一个小设计师一样,以自己制作的“陶瓷”为参照,用心勾画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参与“陶艺每日一画”活动的过程进行细心观察,进而根据幼儿的活动反馈进行综合性评价。

在带领幼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家长的参与度及教师教授方法进行评价,能更好地完善幼儿对美术的学习。教师要在观察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过程性评价”,抓住幼儿活动开展的细节,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推动活动开展,从而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美术的魅力、提升幼儿美术核心素养。

2.运用生活材料,开展美术教学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材料开展教学。例如,生活中的小动物以及小朋友看的一些动画片,都可以成为美术教学的主题。还可以大胆创新,以情景式贯穿整个活动流程,使材料生活化、层次化,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此外,在课程内容中教师要准备好美术课程的教具,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制作教具,所制作的教具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内容设计要具有生活性和亲切感,同时要注意幼儿是课堂中的主体,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要积极地和幼儿交流,可以开展师生生活化游戏的方式,如“你画我猜”一类生活化游戏,让幼儿在课堂中感受美术学习的积极氛围。在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美术形式,如美工、折纸之类的生活元素对幼儿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会在教学时适当地运用生活作为教育的载体。如此,教育才能在贴近生活的过程中给幼儿更为真实、亲切的感受。在回归生活、放飞心灵的教育中,幼儿也更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继而更好地理解美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最终在美术课堂中获得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林火秀.回归生活放飞心灵: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0(25).

[2]何玮.立足本土走近生活: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