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感、思维、行为不协调,患者不能正常社交,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为精神疾病总发病率的50%。在治疗期间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1]。优质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及方法,护理过程中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本文将优质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对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31~60(38.56±3.56)岁,男性28例,女性12例,病程(5.39±1.55)年。对照组年龄33~60(39.42±3.61)岁,男性30例,女性10例,病程(5.45±1.6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维持安静的病房环境,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师,配合处理。
观察组:优质护理,(1)心理干预,患者治疗期间可出现情绪激动、失控等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全面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特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心理护理。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2)环境护理,患者由于情绪不稳定,因此需为患者设计合理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并且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证布置病房环境,帮助患者稳定情绪。(3)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关于精神疾病及心理保健的健康讲座,2次/周,30 min/次,反复强调重点知识,加强患者的记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4)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关于药物相关知识,包括药物名称、应用剂量、服用时间、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强调擅自更换药物、加减药物的危害,提高患者遵医意识及治疗依从性。(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制定饮食计划,可邀请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1.3 观察指标
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PANSS)量表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分值越高症状加重。利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分值越高社会功能缺陷加重。采用自制的健康知识调查表了解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包括精神疾病的症状、病因、影响因素、治疗方式、复发前兆、预防复发方法等,完全知晓(90~100分)、部分知晓(60~89分)、完全不知晓(<60分)。自制调查表评估患者依从性,从用药、饮食、运动、活动参与、睡眠等方面评价,总分100,主动依从(90~00分)、被动依从(80~89分)、不依从(<8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s)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ANSS评分、SDSS评分
干预后两组PANSS评分、SDS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PANSS评分、SDSS评分比较(x̄±s)
2.2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n(%)
2.3 两组服药依从性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危害性较大,是一种病程漫长的心理障碍性疾病,患者需长时间的遵医嘱用药方可控制患者病情,因此要求患者需具备良好的依从性[2]。然而多数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进而引起病情反复,降低生活质量。报道指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消极心态,促使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3]。
本文将优质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功能。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主动配合治疗。优质护理为综合多种护理的模式,在护理期间评估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性给予心理干预;为患者营造安静的病房环境,根据患者的病证布置病房环境,稳定其情绪;定期开展相关的健康讲座,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讲解用药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功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促使患者主动的遵医嘱服药。
参考文献
[1] 赵洋 . 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J]. 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4):97-98.
[2] 陈泽群,姜建茂,黄菊娟,等 .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J]. 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7):181-184.
[3] 崔倩,刘佳,谭凤玲 . 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8):1169-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