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习近平曾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当是“理想担当拼搏奋进共同体”的代名词,青少年是开创伟大未来的生力军,青少年有理想担当,祖国就有希望前途。青少年一定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命运,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强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教育均衡发展,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以下,笔者将以教学实践为例,对农村中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一.我国当前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1.没有优秀的教学资源保驾护航
在农村中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专职师资不足。笔者从多年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中,认识到了农村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流动性和缺乏专业化的问题。大家对思政教育的看法是,没有一个稳定的班级,如果没有足够的教师,就会请一个老师代劳,如果没有合适的老师,那就由学生的班主任代劳。没有一个稳定的班级,就无法谈论教研,没有了教研,如何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此外,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课程仍以“满堂灌”为主。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单一的,强制的,而忽视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由于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落后,缺少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撑,使教学僵硬、不灵活,从而造成了农村中学思政教育的低效。
2.应试教育让中学生思政教育充满功利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从校长到教师,他们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智力培养,而不是对他们的德育培养,比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们更重视成绩,加之思想政治学科在中考阶段的比重偏低,导致思政教育被边缘性,造成了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不待见。为了考试,老师往往会教授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去记忆。然而,在这些理论知识中所包含的思想品德与政治修养,在实际中运用的学生并不多。
3.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我们都明白,人要有一个健康的成长,就必须要有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在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而优良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思想的影响是最大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学生大都是缺少家庭教育。或者是因为他们的家长经常外出工作,特别是在农村,这样的话,他们会觉得自己很孤独,很有可能会沉迷网络。而作为一个中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和判断力都不够强,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互联网世界里,很多人都会渐渐失去自我。而家长们又会因为没有时间陪着自己的子女而感到愧疚,对自己的子女也会太过纵容。长期来看,学生很可能会形成一种自私自利、冷淡、不懂得感激的性格。此外,在与家长短暂的交流中,大部分家长都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于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帮助同学,是否尊敬家长,则是很少见的。家长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忽略,导致其思想品德素质低下,难以形成良好的德育风尚。
二.加强当前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的措施
1.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思政教育的投入
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成功实施,需要国家财力和人力的大力扶持。以上提到的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的问题,其根源就在于经费问题。笔者认为,在农村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方面把这笔资金投资到农村的信息化设施上,让教师们能够把这些仪器应用到自己的教学里,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一定会让学生们受益匪浅。思政教育的三维目标,笔者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价值观的目标要远高于其它的学科,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例如,通过下载图片、录像等方式,可以更好地达到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大量的经费用于建设一批专职的思政教育师资。农村有关专业人员的短缺,主要是因为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都很差,缺少对专业人员的吸引力。其次,目前的老师长期被限制在讲台之上,很少有机会进行进修和训练。因此,笔者确信,只要我们有充足的经费,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2.学校要重视中学生思政教育
中学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政教育,必须从观念上改变以智育为中心、以分数为中心的观念。例如在考试中,我们可以抛弃唯分数论的思想,学校可以依据校情和学情,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进行理论考试之外,还可以加入实践活动的测试,使老师在讲课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使其更具实用性。其次,在工作中,一方面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安排指导教师的时候,尽量挑选专业的教师,有兴趣的教师,真心关注学生健康的教师。另一方面,注重师资的培养,定期组织老师进行进修和深造。当今世界,信息传播迅速,再结合思政教育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泛、种类繁多、又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若不定期组织师资培训,将难以适应该思政教育。
3.教师多与父母沟通,做到家校结合
当前,由于思政教育被边缘化的状况,大部分老师都是勉强的完成教学任务,主动的把自己当成一个“副科老师”,因此很少和家长交流。而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与其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老师可以通过先进的通讯方式来与家长沟通。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到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定期与父母进行日常交流,为每个学生建立思想健康记录,对于有思想问题的学生,要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引导和交流,对于心态比较平稳的学生,也要做到预防。
4.通过举办校级活动进行思政教育
中学的时候,经常会举行很多的大型活动。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活动的优势,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一些英雄纪念日或者有意义的节日里,学校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在这个盛大的纪念日活动中,学生们可以直观的体会到纪念所要传达的情感,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来交换思想,从而加深彼此的友情。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纪念日,又可以加深对道德、责任感等方面的认识,使思政教育能更好地融入到中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
结语
因此,加强农村中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程,也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要搞好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有全国、学校、教师、家长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张振宇《当代农村中学思政教育问题与对策》《科技信息(科学研究)》2008年第11期
[2]袁瑾《对我国当前农村中学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7)
[3]吴宏政.从知识增长到价值认同的逻辑进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教育规律探寻[J].学术论坛,2020
[4]郭淑清,孙楠.大中小学思政课堂中法治教育一体化问题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11):106-112.
[5]彭靖涵.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思政教育文化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8,40(12):239.
[6]詹发曙.将“课程思政”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