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如果语文老师不善于利用学生活泼、爱问、好奇的特点,如果我们始终坚持按书施教,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生动有趣,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通过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较落后,老师缺乏主动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难以夯实,从而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传统的语文老师教学形式有限,而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很多,易发奇思妙想,若老师的教学水平不足,难以全面深入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应试教育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学习成绩是传统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最主要的标准。新课程标准改革后,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素质教育模式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所以,现在评价一个学生不应该以成绩的高低来划分,更不应该直接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两种,何为好坏?难道就是以一个还不到十几岁的孩子是否善于学习来评判?这是教育的评价误区,也是老师教学素质不高的一种表现,这种教育观念亟待改变,使老师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转变语文教学方法。因为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要让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语文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支配行动。转变教学观念,也是转变教学行为、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在转变教学观念中,教师首先应践行提高语文素养的教育理念,根据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要求,调整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其次,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师培训工作中。通过培训,增强教学能力,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为小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满足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小学生充满兴趣热情地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改变小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的问题。最后,融入到教学研究中,与其他教师组建教学研究队伍,通过教学研究,教师与教师之间阐述自身想法,促进教学研究的有效实施,进而增强教师语文教学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改革内涵进行全面地了解。认识到目前“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思想产生的教学问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他们夯实语文学习基础。尤其,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不仅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影响。即语文教师应建立开放的教学理念,不仅专注于语文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还需从学生长远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行思考。因此,教师需积极转变语文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二)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知识来源于生活。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实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实现生活化模式的教学探索,增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降低语文知识的抽象性,将有助于培育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将生活中的知识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语文知识与生活知识的互相融合,从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增强小学生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课文《桂花雨》的知识中,教师立足于生活,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探究如果自己是作者,会有何情感?发展小学生思维,增强学习主动性。以此营造出良好的生活教学氛围。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室内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进行科学的融合。教师在努力提升小学生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应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生活能力。因此,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郊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大自然中,以植物、动物的生命气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启发。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令他们敬畏生命、保护环境。并通过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实地的爱国主义教育。由此,教师通过组织不同主题的课外活动,切实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核心素养等将起到理想的教育作用。
(三)有效的运用网络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语文网络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空间,有助于增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基于小学生教学专注力不强,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育资源,诸如微课。就为小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引领小学生进行单元学习,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微课具有图文并茂的教育特性,教育时间短、针对性强是其突出的教育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与成长模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有效的运用微课,培育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探究性学习意识,从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难点知识,教师利用微课的特性,帮助小学生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知识,有效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教师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优势,打造具有一定交互性、趣味性的“空中课堂”。即教师与家长达成协同育人共识后,可安排家长进行亲子共读,开展线上教学。这样,不仅增强亲子关系,还使家长对小学语文教学建立更多更深的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在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过程中,需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教育观念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所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根据小学生兴趣爱好、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因素,推进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强小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进而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珍.试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J].读写算,2021(15):27-28.
[2]刘正军.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1(1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