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和治疗
李玲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玲莉,. 面对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和治疗[J]. 预防医学杂志,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254.
摘要: 高血压是一种无法彻底治疗的疾病,高血压的出现消耗了医疗资源,使家庭面对较大负担。为了对高血压预防和治疗工作进行宣传,需要在各个方面给予探讨,保证高血压疾病得到有效治疗。甘肃省嘉峪关市紫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出具体分析。
关键词: 高血压;预防;治疗
DOI:10.12721/ccn.2023.157254
基金资助:

高血压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为15%。高血压也可能导致发生心脑血管等疾病,如: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等,严重会使患者致残。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高血压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十分关键。

1高血压的预防

大多数的患者缺少对高血压疾病的了解,认为吃药就能控制。但是,如果对自己的饮食未控制也无法达到有效预防目的。所以,要经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方法,保证患者高血压恢复到正常状态下。还需要定期测量患者血压,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通过血压监测能够使患者主动掌握血压情况,充分掌握高血压的危害等,保证患者自我管理意识逐渐增强。

1.1国外研究

西方国家对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措施研究比较早,其中美国在该方面十分突出。早在1977年,就已经成立了高血压预防委员会,并确定高血压的预防指南,后期再次深入探讨了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有研究发现,在对高血压长期预防过程中,尽早的对患者实施降压处理,能使患者的心脑血管发病率不断降低,尽早的开展高血压预防,则高血压患者的痛苦也会不断减少。法国指出在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卒中现象,需要重点控制H型高血压疾病,以做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还有研究证明,通过家庭指导能够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高血压的预防目的。

1.2国内研究

我国对高血压预防工作的研究比较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学界研究高血压疾病方面也不断增多。在对高血压预防工作研究方面,有学者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总结了高血压的预防方法和相关内容,为高血压预防提供重要条件。我国在相关研究中阐明,为了控制高血压,需要做好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工作,指导人们增加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增强预防能力,以避免高血压更严重。还有研究使用沙海蜇控制高血压,因为沙海蜇资源丰富,且加工程序较为简单,所以,使用沙海蜇对高血压疾病进行控制十分重要[1]

经现代病理学分析,在控制高血压疾病中,临床上可以在几方面完成。第一,运动锻炼,需要患者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太极、慢跑等锻炼,保证发挥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作用。第二,确保饮食的合理化,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且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取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食物等,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第三,实现心理疏导,保证患者能积极、乐观面对,自身具备良好的控制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以保证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从中医学角度分析,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围,在对高血压治疗中,需要选择其属于的类型,并按照类型和临床特点开展治疗[2]。第四,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保健意识,注意自己平时身体健康,能定期测量自己血压,特别是老年人,每天都需要测量一次血压,且最好在每天的早晨测量,以确保数据更准确。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习惯,能按时休息,保持睡眠充足,学会自己调整心态,避免发生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需要按照医生要求按时服用抗压药物,避免血压升高,对药物的应用时间、应用次数严格控制,以确保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2高血压的治疗

引起高血压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年龄或者是饮食、药物等。如: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容易使血压不断增加。如果患者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平常饮食营养不均衡等,都可能发生高血压。饮食中如果摄取盐量较高,平常有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等。或者摄取的高脂肪食物较多,这些都是影响高血压的主要因素。高血压发生早期一般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血压的不断增加,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头晕、心悸、头痛等症状,随着血压数值的逐渐提升,在这些症状上还会发生肢体麻木、胸闷等情况。且日常生活中如果患者情绪激动,高血压症状也会再次增加,肾脏出现肾衰竭、神志不清等情况。所以说,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需要在平时给予科学方法干预。

2.1高血压治疗的国外研究

对高血压的治疗,如今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美国在对高血压治疗措施研究方面,做出重点探讨。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三种执行措施。第一,在对高血压相关药物前期,需要将第一药物的剂量最大化应用。第二,当第一种药物的剂量还没有达到最大之前,需要增加另一种药物。第三,对这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后,可以继续应用多种药物。并且,在对高血压疾病治疗中,针对不同地区人群还提供了不同的药物。因为高血压是一种内科疾病且比较常见,容易引起冠心病、脑部、眼部等多种疾病,为了使高血压发病率不断降低,需要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且在日常应用药物或者非药物的方式控制。还有学者对高血压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随着老年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多,需要开发与年龄相关的血管变化治疗方法,其原因是老年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动脉僵硬度提高的情况。还有学者认为联合方法能使高血压患者疾病得到控制,如:联合使用长效钙拮抗剂,不仅高血压控制效果良好,也能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条件[3]

2.2高血压治疗的国内研究

我国经多年探索,对高血压疾病治疗也做出一些成绩。如:在2012年的《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认为对高血压治疗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效果良好[4]。还有研究对高血压治疗情况进行调查,针对难治高血压患者的特点。还有研究对25羟维生素D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研究结果发现,25羟维生素D和高血压疾病之间联系较大,经维生素D的使用达到降压的目的。还有研究对高血压患者的数据资料做出分析,研究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疾病控制的作用。通过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的形成,能为患者提供社会方面的支持,保证高血压病程不断缩短,减少家庭人均收入,还需要为男性、高血压等级高患者提供重要依据,保证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控制率逐渐提升,促使其意义的发挥[5]

我国医学中对高血压研究并不存在,属于肝风、头痛、眩晕等疾病范围。有相关学者认为,高血压疾病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如:阴阳两虚、气虚血瘀、痰湿阻滞、阴虚阳亢、肝火亢盛[6]。认为在对高血压疾病治疗中主要应用中医药方法,需要充分分析疾病的各个证型,能按照患者的疾病特点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保证患者的高血压疾病都能得到控制。还有研究将高血压疾病划分为阴虚、阳亢和气虚两虚,在该类型下,高血压患者表现为一定阴损、阳亢,后期患者则表现为阴损、阴阳等特点。经临床上大量研究,应用中药达到降压的目的,实际应用期间存在多靶点特点,其药物疗效和西药比较作用较低,且速度慢。但是,中药的使用也具备一定优势,如:在发挥降压情况下,也能能保护患者的其他靶器官。临床上,应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疾病,使用效率较高的为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比如:在100例高血压患者研究中,将其分为两组,一种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一组应用波依定片治疗,当一个月治疗疗程后,未发现两组治疗效果有差异性。但是,基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NO水平分析,发现使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效果较高。

总结:

高血压在当前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逐渐吸引各个专家学者对其研究。为了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已经从健康教育、药物预防和定期检查等方面做出探讨,讨论单一药物还是多种药物的结合治疗,保证高血压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薛东莉. 高血压患者预防和治疗措施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1):18,20.

床价值研究[J]. 健康必读,2020(36):45.

[2] 徐美艳.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效果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7):328.

[3] 王莉,张桂侠,畅雅学. 治疗性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 安徽医学,2017,38(1):89-92.

[4] 朱小青. 妊娠合并症中高血压和贫血的预防和治疗[J].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678-679.

[5] 郭薇,田园梦,井丽,等. 辽宁省≥40岁农村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21,37(10):1546-1551.

[6] 崔广静,商月苓. 妊娠合并症中高血压和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0):37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