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效课堂练习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提升了课堂的“利用率”
高中课堂一般为45分钟,想要在课上的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教师就要对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只有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每节课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讲解新的知识点,用剩下的时间安排课后作业,或是对已学内容进行回顾。在这种方式的应用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充分激发,思维活跃的高中生甚至还会失去学习兴趣。相反的,如果在讲完了部分章节的内容之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回顾和思考,在习题中灵活运用知识点,则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就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提高课堂利用率。
(二)课后作业轻松化
当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之后,很多问题都能够在课上解决,那么课后作业将会变得不再困难,这样既减轻了课余负担,也和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观点相符。课堂练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提升课堂效率,减轻课外负担,大大增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难以取得有效成果的原因
(一)教学主体颠倒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颠倒了课堂的主体,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课上十分被动,在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只关注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互动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无论是教学任务的布置还是课堂内容的制定,都以教师为主。高中数学本身难度就比较大,知识点抽象晦涩,学生稍不注意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在教学手段不科学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
(二)重结果轻过程
很多学生对教师都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在习题解答不出来时,很少独立进行思考,而是直接向教师寻求帮助。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更看重解题的答案,而忽略了过程,这对提升其学习能力、解题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在面对数学习题时,部分学生脑海里有大致思路,但无法通过规范的书写表达出来,想法得不到展现,这会让结果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三)课堂练习并未考虑到学生特点
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去练习统一的习题,而是要根据其特点,针对性地布置教学任务。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导致课堂练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高中数学中有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充分把握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予以讲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严重,会以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目标,没有关注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直接导致理论讲解过于简单,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基于此,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二)利用练习教学法丰富课堂
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还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此作为重要依据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十分被动,学生积极性得不到调动。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所选择的手段不够丰富,无法兼顾班上所有学生。为此,应在原有的教学方式上进行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函数图像”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五点法作图,在课上安排习题让学生解答;或是将图像和函数进行结合,将函数图像表达的含义、绘图方式等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带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在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上予以学生更多的自由度,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遵循以学生为本的主要原则。如此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得到充分激发,学生在课上也会更加投入。课堂练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解答习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大大提升。课堂练习还可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练习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辅助。例如,在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提出和知识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去探究、去解答。与此同时,准确把握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重难点,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双向沟通。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陌生感也会消失,其主体性可得到充分展现。
(四)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的重视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过于关注学生在问题处理方面的结果,而忽略了解题的过程,但很多情况下过程往往能够体现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仅如此,在高中数学问答题中,很多习题也都是按照解题步骤给分的,过程书写越完善、步骤越清晰,学生能够拿到的分数也就越高,即便结果出现了错误,也不至于丢掉太多分数。教师应当明确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总而言之,在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和理念需要进行创新,课堂练习的作用十分突出,对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习效果等有着突出作用。与此同时,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数学的兴趣等都能够得到充分激发,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问答方面教师一定要做好权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主要目标,采用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好地融入课堂中。此外,还要创设教学课堂情境,利用练习教学法丰富课堂,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的重视,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在持续研究和不断完善下,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会大大提升,也会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天云.有效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10):165.
[2] 花海平.“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学数学,2019(21):78-79.
[3] 万军.高中数学教学引导自主探究学习“三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18):74-75.
[4] 张伟良.紧扣四大“基点” 优化数学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 (03):27-28.
[5] 尹朔.有效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