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他们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一、科学合理分组,增强合作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学面临更多挑战。因此,老师们要更加注重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提升小组学习的效率。尽管分配学习小组一直都是令老师们感到棘手的问题,但通过努力,教师可以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老师应该将学生均匀分配到每一个学习小组,即遵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数学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混合分配的方式,让他们在小组内部得到更多的机会,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这样,可以帮助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一个健康的学习循环,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学生每完成一项活动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此外,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继续学习,还需要指派一名学习组长。
二、增强校内外合作学习的连续性
鼓励课堂内的同伴解题和在家中的家长—学生互动解题。在校内,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解题。每节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题,让同桌之间互相探讨解题过程。这种互助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如何提出解题思路,如何评价别人的解题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帮助他们进行解题方法的改进和优化。而在校外,我们鼓励在家庭环境中的家长—学生互动解题。学生可以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向家长解释课堂上的难题解题过程。这种角色转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提升解释和表达的能力。家长的参与也有利于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习,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整合校内外的学习,可以构建一个全面的,从课堂到家庭,从同伴到家长的连续学习环境。这有利于学生持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也能让他们充分体验和利用到合作学习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三、分工明确,提高合作效率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分工明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然而,由于一些教师没有给出足够的指导,他们把每个学生都安排好,没有让他们自主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当中,而且一些内向、学习不足的学生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影响了整个小组的效率。在分组完成后,应该选择一位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安排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比如发言、总结等,并鼓励他们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便让每个小组都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采用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团队协作的活动中。(五)提高师生沟通交流频率,激发合作小组的探究意识随着合作学习模式的普及,一些挑战也随之而来。因此,数学老师需要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加强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门课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回顾前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要深入探究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梳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也会影响到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因此,当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让他们以整数的加减法为基础,深入探究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原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加强与其他小组的沟通,并密切关注每一组的讨论内容,以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够达到预期的合作目标。以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都把合作学习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缺乏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重视,导致部分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讨论内容与教材中的学科知识存在较大出入,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和质量。经过教师的精心改进和创新,对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有效,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密切,这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探究热情,也为他们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做好合作学习评价
工作如果没有一个积极的评价,学生们就无法继续努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激励的动作都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认真评估每个小组的表现。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赞赏和鼓励,还能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努力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奖励或其他方式来实现评估,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真诚地肯定学生的进步,而不是敷衍了事。
五、科学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这需要他们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等因素,采取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让学生们有机会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且进行有效的分组、分工。当学习三角形的概念时,老师会首先解释它的定义,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被看作三角形?”随后,老师会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的信息,并将其呈现给老师。之后,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收获,让老师更加清晰地了解三角形的概念,最终,老师会对学生们的成果给予肯定。除了科学的教学方法,老师还应该努力建立一个充满互助、民主、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合作,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定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改进,力争把其效果发挥到最大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樊朝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84):87,89.
[2]陈彩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38):78.
[3]王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应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80.
[4]凌怡春.论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5):56.
[5]桂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7):2.
[6]孙宝辉.浅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33):1.
[7]温冠佳.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俪人:教师,20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