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探索
徐茂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茂华,.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探索[J]. 中国教育探索,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027.
摘要: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社会上每一方面的细微因素都会对教育的开展,成效产生着影响。在今天这么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传播日益快捷,各要素流动日趋强大的背景下,单亲家庭的孩子,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其存在的教育问题和难度,比一般的家庭大的多,本文试图从单亲家庭的成因及对孩子产生的心理及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由此带来在教育面层次上面的影响,做一个系统分析,从而以教育角度学着手,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进行加以分析讨论,寻求合适的教育方法,更好为这个群体孩子的教育成长提供帮助。
关键词: 单亲家庭成因学生心理行为学校教育
DOI:10.12721/ccn.2023.157027
基金资助: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随着。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意识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加之社会诸多方面的影响,很多家庭都发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变故。近些年,在学校教育中,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甚至超过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其群体较大,成因复杂,类型多种,已经成为我们教育中不能回避的一个群体。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一个和谐完整的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教育要素,而一个存在有缺失的家庭的学生,他的心理发展会因为家庭这种那种问题,很容易产生偏差,思想上面也会有诸多缺陷,表现在其行为上的不良表现,常常会出现问题,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发现,单亲学生的所谓“问题学生”的比重要远远高于普通学生。诸多问题的暴露,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一、 单亲家庭的成因和其所带来的影响:

凡事有因必有果。问题学生的形成,跟其所成长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单亲家庭,因为其产生原因不尽相同,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也有不同,同时也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产生不同影响,所以我们要解决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单亲家庭的成因,一般存在以下几类:

1、丧失型单亲家庭

所谓缺失型单亲家庭,指的是因为疾病或者意外导致家庭成员的缺失,亲人的离开。这一类的单亲家庭,也存在着差异,因疾病导致家庭缺失的这种家庭,因病致贫的概率很大,家庭的经济条件就会比较差。学生所受到的心理影响比较重,学生容易自卑,自闭,缺乏安全感。一种是因生活,工作意外造成的这种家庭成员的缺失,这种情况下,学生家庭的剧烈变故,反差较大,容易导致学生迷茫,无助。

2、出走型单亲家庭:

这种单亲家庭比较多的出现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这种家庭本来组成是不正常的,家庭基础是很脆弱的,大多是贫困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父母亲都是没有什么能力,处于社会底层,这种单亲家庭的形成。大多是因为家庭的经济困苦导致家庭的破裂,一方成员不负责任地出走造成的。这种叫单亲家庭里面的孩子,容易产生一种认识,认为家庭的变故是因为家长的无能无用造成的,所以这种家庭的孩子跟家长的关系都是极其紧张的,对家长不尊重,不服管教,容易表现出来目无长者,放任自流,自以为的“成熟”。

3、离异型单亲家庭:

离异型单亲家庭是指因夫妻之间感情破裂,造成离婚离异,一方抚养子女的家庭,这种家庭,大多伴有长时间的家庭不睦,争吵,甚至打闹等家庭暴力情况。学生生长在这种家庭环境下,耳闻目睹,其内心也深受影响。这种家庭出来的学生比较严重偏执心理,对人不信任,容易仇视社会,易走极端。

二、 单亲家庭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单亲家庭的学生,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亦或在家庭经济和社会认知偏见的影响下,随着自身认知发展和成长发育,往往会表现出以下一些问题:

(1) 心理层面:

1.自卑  表现出来的是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往,对自己家庭的事情只字不提,害怕别人知道,在班级集体中不与人交往,喜欢独来独往,沉默少言,总感觉低人一等,抬不起头。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不敢尝试。  

2.敏感  这一类学生,内心具有较强的自尊心,然后在这种家庭背景情况下面,他就对很多事情极端敏感,对周边的事务,言行充满警惕,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总是以一种怀疑的姿态和同学交往,参与班级活动,容易与学生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和口角。

3.孤僻  因为亲情的缺失,缺少家庭交流,交往能力弱,机会比较少,所以这类学生表现出来比较拘泥,不合群,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总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人,容易产生孤独感,不合群,有时候甚至一个人会暗自伤感和流泪。

4.自私  这类学生,因为家庭变过的原因,所以他漠视亲情,产生了一种对社会、对群体的敌意和不信任感,形成一种自私自利的心态,源于对自我保护的需要,他就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家人,没有老师、同学,没有他人,自私自利。

(2)行为层面:

1.易怒,偏激  

单亲家庭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认知偏差,表现出来自制力差,心理敏感,孤单、不合群,如稍有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出言不逊,恶语相向,甚至于大打出手。遇事容易走极端,甚至做出一些自残等危险的举动和行为。

2.逆反  

因为家庭缘故,容易对家庭产生一种厌倦感。对父母亲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教育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有时候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久而久之,把这种心态发展到学校, 对老师的教育抵制,怀有敌意,把这种家庭不幸转嫁到学校和社会,对学校,对社会逆反,产生破坏性。

3.早恋  

家庭的不完整,导致单亲家庭学生在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特别缺乏父爱或者母爱,就会让他们在精神层面上面感觉很空虚,很向往这种家长的温暖和幸福,尤其是一些女生,他们一旦得到异性的关心和帮助,这种对比反差,使他们感觉到特别的温暖和幸福,特别有依靠感,就容易产生早恋现象。还有一些女生,因为家庭父母离婚的缘故,对家庭不信任,漠视情感,出于报复心理,也就放任自己的一些行为,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三、单亲家长学生教育方法初探

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不幸家庭的学生们,我们有责任,也要有信心扶持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一人生难关,让他们和其他青少年一样健康地成长。

1.研究学生,对症下药

   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 成因各不相同,所以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了解产生这些行为因素的原因,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采用一生一案,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策略。要研究每一个学生,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2.注重谈心 健全心智

单亲家庭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主要都是由心理因素造成,所以谈心工作就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单亲家庭的学生多谈心、多交流,让他们消除不良的心里认识,健全心智,消除心理障碍,转化心理认知,正确的对待家庭变故和亲情变化,正常地处理家庭关系,消除逆反心理,报复心态,走出心理阴影,快乐成长。

总之,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唯有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的教育职责。让我们每位都来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王晓明主编 2015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2、《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探索》 金雨兰《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3年第07期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