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控制探述
王学先 孙小惠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学先 孙小惠,.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控制探述[J]. 预防医学杂志,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263.
摘要: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从2021年 1月—2022年12月本市各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传染病信息中获取60例手足口病患儿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专题 会议及函询研究专家等方式来制定预防措施。结果:分析发现,男患儿发病率高于女患儿,发病年龄在 3 岁以下居多,病原 学特征为柯萨奇病毒A6型、肠道病毒71型居多,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疹,主要传播途径多为呼吸传播及接触传播,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发病季节主要多为夏季、春季。结论:对手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
DOI:10.12721/ccn.2023.157263
基金资助: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该病以发热伴有口腔和手、足等部位的皮疹为临床特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近年来,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引起了公众和卫生健康部门的关注[1]。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其预防控制密切相关。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就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季节特点等进行探讨,同时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因此,本研究将从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市各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传染病信息中获取60例手足口病患儿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专题 会议及函询研究专家等方式来制定预防措施。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市各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传染病信息中获取60例手足口病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女比例为36:24,年龄为3.5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6.20±0.94)岁。纳入标准:(1)疾病病例应满足以下临床症状: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手、足、臀部等处),或者发热伴有明显的口腔溃疡或手足部皮疹;(2)实验室检测结果:病例的分离物或标本中能检测出肠道病毒的核酸或病毒抗原阳性,或病毒抗体迅速增高。排除标准:(1)其他病原体感染: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病原体感染,如泰菌感染、天疱疮等;(2)非手足口病病例:排除其他皮肤疾病引起的皮疹,如病毒性皮炎、疱疹性咽峡炎等;(3)缺乏实验室检测结果:未进行实验室检测,无法确认是手足口病的病例。

1.2方法

记录患儿性别、年龄、症状、传播途径、具体地区及发病季节等相关资料,统计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专题 会议及函询研究专家等方式来制定预防措施。

2.结果

从60例患儿的资料分析呈现以下结果:男性患儿手足口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发病年龄低于3岁年龄者居多,且疾病特征为为柯萨奇病毒A6型、肠道病毒71型为主要类型,患病症状为手足疹,多为呼吸传播及接触传播,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和春季,如表1所示:

表1 流行病学特征 [n(%)]

微信图片_20250304162717.png

微信图片_20250304162720.png

3.讨论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Enterovirus)引起。这种病多发生在儿童中,尤其是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儿童群体。手足口病以其典型的皮肤疹、溃疡和口腔病变为特征,通常在夏季和春季发病。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中的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最常见的病毒类型[2-4]。这些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包括与患者接触时的物品、皮肤和粪便的接触。此外,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随着飞沫传播给周围的人。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手足口病的潜伏期通常在3-6天左右,患者在感染后出现症状。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口腔溃疡、流涕、咳嗽、恶心、腹泻等。皮肤病变主要表现为手、足和臀部等处的斑丘疹、疱疹和溃疡。溃疡呈现小而浅的形态,周围可见红色炎症,疼痛不适。口腔病变主要是舌头、颊粘膜和牙龈的溃疡,可能导致进食困难和口水过多的情况[5]。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测,例如病毒分离、PCR检测或血清学检测,以确认柯萨奇病毒的存在[6]。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对症处理。患者需要多休息、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进食过硬、过热、酸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溃疡。对于发热的患者,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擦拭温水或清凉水。非处方药物如退烧药和止痛药可以缓解发热和不适感。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1)人群易感性和年龄特点: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的儿童群体,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难以抵御病毒的感染。此外,男性患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这可能与男性的免疫系统差异有关。(2)病毒类型和变异: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6型等其他亚型也能引起手足口病。病毒的变异性较高,不同亚型之间的感染特点和病情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3)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随着飞沫传播给周围的人。此外,病毒也可通过与患者接触时的物品、皮肤和粪便的接触传播。密切的个人接触、共享餐具、玩具等都是传播病毒的媒介。(4)季节特点:手足口病在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发病季节可能有所不同。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手足口病通常呈现为全年流行,但在温带地区,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季节发病较多。这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关,这些条件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和繁殖[7]。(5)疫情爆发和流行趋势:手足口病往往呈现出暴发流行的趋势。在幼儿园、托儿所、学校等集体环境中,由于儿童之间的密切接触和物品共享,病毒的传播速度较快。一旦有一例感染者出现,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导致其他儿童的感染。此外,手足口病也易发生散发和家庭暴发。(6)地理分布和暴发区域: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几乎在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有流行,尤其在亚洲地区。东南亚地区如中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是高发地区。此外,中国的一些省份和城市,如广东、福建、重庆等地经常出现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从60例患儿的资料分析呈现以下结果:男性患儿手足口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发病年龄低于3岁年龄者居多,且疾病特征为为柯萨奇病毒A6型、肠道病毒71型为主要类型,患病症状为手足疹,多为呼吸传播及接触传播,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和春季。

从本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建议以下预防控制措施:需要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个人层面的预防措施:注重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经常洗手: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患儿、使用卫生间、或接触污染物品后都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避免接触身体分泌物:尽量避免与患者的唾液、口水、呕吐物、粪便等直接接触;不吃生食或半熟食品:尽量避免食用生食或未煮熟的食品,如生鸡蛋、生肉等,以免感染病毒[8]。加强个人防护: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以防飞沫传播病毒。避免共用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杯子、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以免交叉感染。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给儿童接种柯萨奇病毒疫苗,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增强体质:定期锻炼、合理营养、充足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力。

(2)社会层面的预防措施:(1)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在社会层面控制预防手足口病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实施早期警戒系统:建立基层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情况,对病例进行积极监测和报告。强化疫情信息共享:改善卫生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收集和传递的效率,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再传递。此外,加强与外地、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以便更好地掌握全国范围内的疫情动态。完善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手足口病报告制度,明确病例的报告流程和要求,并加大对医疗机构、学校等公共场所的监督力度,确保病例及时报告。(2)推行公共卫生教育:公共卫生教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点工作之一[9]。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活动,向公众传达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和技巧,加强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健康教育:在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加强健康教育的开展,向教职工、家长和学生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教导正确的卫生习惯。健康知识普及: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手足口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如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等,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卫生环境改善:改善卫生环境是有效控制和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提升卫生环境质量: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加强对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包括定期清洁、通风和消毒等,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提供优质饮用水:加强对饮用水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水源的安全和卫生,预防水源成为病原体传播的途径。(4)加强医疗服务和防控能力:在社会层面控制预防手足口病时,医疗服务和防控能力的加强是关键。建立诊疗指南:制定和推广手足口病的诊疗指南,规范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病情的判断和处理,提高病例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拓宽医疗资源: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确保能够及时救治病例,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加强医疗机构的职业培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增强医院的防控能力[10]

(5)国家层面的预防措施: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国家要加强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研发和生产,保障疫苗的供应。注重公众的疫苗接种宣传,推广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促进儿童免疫力的提高。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公共场所的监管,确保卫生安全措施的实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科研和技术支持:国家要加大对手足口病的科研投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控制水平。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推动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主要影响幼儿群体,男性患儿的发病率较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流行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和春季,病毒类型和变异性较高,地理分布广泛,易导致疫情暴发。因此,加强预防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需要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方面的努力,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个人防护;社会应加强环境清洁和宣传教育工作;国家应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加强监管和管理、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持等。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