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必定与以往的课程改革在方向和内容上有所不同,其背后是时代对学校体育工作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有直接相关的背景。
1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1.1 新课标的特点与要求
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新活动;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道德品质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强调跨学科和综合性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和综合性素质,发展学生多元化的能力。这些特点和要求都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同时,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此外,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的要求。新课标强调跨学科和综合性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跨学科和综合性素质的要求。因此,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新课标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跨学科和综合性的教育,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1.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有很多,其中调整课程设置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多能力的体育人才。具体的调整方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实践性课程: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增加体育训练、教学设计和实习等实践性课程。(2)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分配学时和学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形成课程体系和课程链条。例如增加多元化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形成课程链条。(3)强化专业化课程:注重专业化课程的设置,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例如强化体育教学理论、体育训练方法和体育竞技技能等专业化课程的设置。(4)推动跨学科融合:推动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增加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推动体育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高素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总之,调整课程设置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增加实践性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强化专业化课程和推动跨学科融合等方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多能力的体育人才。
2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采取的对策
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2.1.1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仅仅是要求在专业领域内有所突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领域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普遍,很多专业领域需要与其他领域进行交叉合作,例如运动科学、医学、心理学等。其中,还要重视对于政治的学习,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因此,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提升综合素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在运动教育领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这些综合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生来说,培养人文素养也至关重要,这包括尊重他人、关注社会、具备人文情怀等。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自身竞争力。
2.1.2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帮助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拓宽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等。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等,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申请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项目、实习项目、访问学者项目等,亲身体验和了解不同国家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和发展趋势;参加国际性体育竞赛、文化交流活动等,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加入国际学生组织或志愿者团队,参与跨文化交流和社会服务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参与校内外的国际交流项目、课程设置等,积极推动国际化教育发展,为未来的国际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也有助于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在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可以通过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了解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还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留学等方式,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增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还可以拓展个人的人际网络,建立国际合作的伙伴关系,提高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
2.2 高校的应对策略
2.2.1 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应对职场竞争和适应新形势的重要策略之一。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是面对职场竞争的重要策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可以采取或加强以下措施。(1)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来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实习实训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到实际问题,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2)课外活动: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比如参加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竞赛等,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培训课程: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比如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课程、公开课、讲座等,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自学自研:通过自学自研来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网络课程、自己制订学习计划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综上所述,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需要多种途径的综合使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实习实训,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学校通常都会有实习实训的要求,这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环节和实践课程,深入中小学当中,是非常有用的一门课程。总之,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和总结,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2.2.2 拓宽就业渠道
拓宽就业渠道是应对就业挑战和促进人才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多种途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以下是一些创新就业思路。(1)创业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基础设施和政策扶持。(2)产业转移就业:鼓励毕业生跨地区就业,促进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3)跨界就业:鼓励毕业生跨专业就业,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4)留学就业:鼓励毕业生留学,拓宽国际视野和增加职业机会。(5)专业技能就业:鼓励毕业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参加技能竞赛和培训,提高职业竞争力。(6)政府就业:加大政府公益性岗位招聘力度,提供稳定就业机会。(7)互联网就业:鼓励毕业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寻找就业机会,可利用互联网展开线上教学,提高信息化和网络化就业能力。这些创新思路可以有效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和职业发展水平。同时,也需要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就业途径和发展方向。为了拓宽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渠道,一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在体育行业从事多个职业的能力和灵活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体育教育专业的优势,探索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体育管理领域:随着体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的体育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包括体育俱乐部、体育赛事、健身俱乐部等方面的管理人才。因此,可以将体育管理领域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拓展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健康产业领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体育器材生产、康复健身等领域的工作。在这些领域,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生产力。(3)教育领域: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选择从事学校的体育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工作,或在教育行业中担任体育教育相关的职位,如教学研究、教学设计等。总之,拓宽就业渠道需要探索更多的领域和机会,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及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多样化的职业选择。
3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通过积极的应对策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身价值。高校和政府部门应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与资源,助力他们将困境变成促进其发展的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
[2] 毛振明,马立军,柏杨.义务教育体育新课标的时代背景与重要变化[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2,42(4):1-9.
[3] 夏思永.对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现状的反思[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