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妇产科中,剖宫产作为女性分娩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对前置胎盘与难产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以确保母婴生命健康[1],但剖宫产也会对产妇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损伤,且产妇在产后也需要长时间卧床修养,加之受麻醉药物与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更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这种并发症,进而对其康复进程造成了影响[2,3]。故,医院有必要加强对重症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的力度。本文选取62名重症剖宫产产妇(2021年8月-2023年7月),着重分析临床护理干预用于重症产妇剖宫产术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21年8月-2023年7月本科接诊重症剖宫产产妇(n=6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1人的年纪范围21-39岁,均值达到(28.76±2.35)岁;孕周范围36-41w,均值达到(37.93±0.84)w;体重范围63-82kg,均值达到(69.98±5.31)kg。对照组31人的年纪范围21-38岁,均值达到(28.91±2.68)岁;孕周范围36-41w,均值达到(37.85±0.89)w。纳入标准:(1)产妇对研究知情;(2)产妇有剖宫产适应症;(3)产妇非过敏体质;(4)产妇资料齐全;(5)产妇意识清楚。排除标准[4]:(1)血液系统疾病;(2)全身感染;(3)产前贫血;(4)心理疾病;(5)传染病;(6)肝肾功能不全;(7)中途退出研究。2组孕周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都接受常规护理:术前准备、用药干预和体征观察等。试验组配合临床护理干预:(1)术前,尊重产妇,耐心对待产妇,保护好产妇隐私。为产妇播放喜欢的音乐,让产妇能够放松身心。主动与产妇谈话,引导产妇倾诉,并用手势、眼神和语言等鼓励产妇。找到产妇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向产妇介绍预后较好的重症剖宫产案例,提高其自信。用简洁的语言,也可配以相关的文字和图片,为产妇介绍剖宫产的流程,告知术中采取的麻醉方式。耐心为产妇解答疑惑,让产妇能够安心治疗。观察产妇皮肤情况,评估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2)术中,协助产妇取正确的体位,于产妇骨隆突等处增垫软枕。做好产妇的保暖工作,适当加温输注液体,以免病人出现寒战等问题。严密监测产妇体征,若有异常,立即处理。及时、准确的为手术医生递交手术物品与器械,以在最大限度上缩短手术耗时。(3)术后,协助产妇取舒适的体位,监测产妇各体征,积极处理产妇异常状况。以2-3h为周期,让产妇翻身1次,并对产妇的肢体和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体征稳定后,指导产妇在病床上做适量的肢体主/被动训练,如:膝关节屈伸与直腿抬高等训练。观察产妇双下肢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与皮温,若有异常,立即上报。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酌情对其施以肝素抗凝治疗,同时向产妇提供弹力袜等物品。适当抬高产妇下肢,并对其腓肠肌进行节律性的挤压,需在挤压1s后放松1s,如此循环往复,需挤压6-10min。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如:缓慢行走等。评估产妇营养状况,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对其饮食结构作出调整。建议产妇吃高纤维与高蛋白的清淡饮食,不吃辛辣、生冷与油腻的食物。嘱产妇多吃一些果蔬,多喝温水,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1.3评价指标[5]
1.3.1 统计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者例数。
1.3.2 参考下述标准评估2组护理效果:(1)无效,相关症状未缓解,临床指标未改善。(2)好转,相关症状有所缓解,临床指标明显改善。(3)显效,相关症状消失,临床指标恢复正常。计算总有效率参考:(好转+显效)/n*100%。
1.3.3满意度调查工具选择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有不满意(0-75分)、一般(76-90分),及满意(91-100分)这三个等级。计算满意度参考:(一般+满意)/n*100%。
1.3.4评估2组护理质量:涵盖了基础护理与服务态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总分100。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3.0的作用:处理数据。t作用:检验计量资料,也就是(x̄±s)。χ2作用:检验计数资料,也就是[n(%)]。而P<0.05的含义是: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
经统计,可知: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者,试验组0人,而对照组则有5人,占比是16.13%。相比较下,试验组发生率更低(P<0.05)。
2.2护理效果分析
经评估,可知:从总有效率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6.77%,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0.65%。相比较下,试验组护理效果更好(P<0.05)。如表1。
表1结果表 [n,(%)]
2.3满意度分析
经调查,可知:从满意度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达到了100.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0.65%。相比较下,试验组满意度更高(P<0.05)。如表2。
表2结果表 [n,(%)]
2.4 护理质量分析
经评估,可知:从护理质量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8.12±1.06)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90.46±1.84)分。相比较下,试验组护理质量更好(t=5.7139,P<0.05)。
3 讨论
对重症产妇来说,其机体组织功能明显降低,治疗风险增大,病情进展迅速,需积极干预,否则,将会导致严重后果[6]。而剖宫产则是重症产妇比较重要的一种干预手段,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对其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利于胎儿的顺利娩出[7],但剖宫产也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会损害产妇身体健康,并能引起诸多的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等[8]。有报道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和血管损伤与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滞留等因素密切相关,若不积极干预,将有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问题,危及生命[9]。常规护理乃比较传统的一种护理模式,能为产妇提供一些最为基础的护理措施,却不能满足产妇的实际需求,导致其护理质量降低[10]。
临床护理干预乃新型的护理方式,涵盖了“以人为本”这种理念,能将病人的实际需求当作是基础,并能从营养支持、情绪疏导、肢体按摩、认知干预、体征观察、风险评估、术中保暖与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出发,对产妇施以系统性与全面性的护理,以消除产妇不良心理,促进产妇术后康复进程,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从而有助于改善产妇预后[11]。本研究,经统计,可知:从下肢深静脉血栓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经评估,可知:从护理效果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经调查,可知:从满意度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经评估,可知:从护理质量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护理干预后,产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且其护理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12]。
综上,重症剖宫产产妇用临床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护理效果更好,满意度提升更加明显,护理质量改善更为迅速,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