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由于椎间盘受到外力作用时挤压而引起结构变化,导致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向外突出压迫附近的马尾神经根所导致的一种综合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腰部痛、沿神经走向出现麻木感和灼痛感、间歇性跛行和马尾综合征,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类疾病。中医护理技术作为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医康复护理技术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在改善腰痛、下肢放射痛等方面疗效显著,患者的痛苦降低,生活质量有所上升。中医护理技术较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以近年来的各项研究都致力于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
1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
1.1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又称中药汽浴疗,是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后选取药物,将所选中药进行蒸煮后,药物渗透到皮肤使其吸收,通过经脉循行遍布全身,达到疏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唐春杨抽取了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的38例患者采用红蓝花、桂枝、赤芍、草乌、川乌、川芎等中药进行熏蒸治疗,治疗部位选择在腰部,时间30min,每天一次,每7天一个疗程,干预两个疗程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中药熏蒸治疗效果立竿见影,患者经过中药熏蒸治疗后会感到腰部酸痛感明显减轻。随着中药的方组及熏蒸机器的不断革新,中药熏蒸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1.2针灸法
1.2.1单纯针刺疗
针刺法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和技术指导,运用针灸来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一种手段和方法。通过疏通经脉、气血通调来达到未病先防、病后防复的目的。王婷婷依据患者的疾病表现辨证分型,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选取穴位,应用针刺治疗,每日一次,治疗二十天,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改善,总有效率为95%。针灸能大幅度减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的痛苦,加速机体的血液流通,扶正祛邪协助患者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1.2.2电针
电针是将针刺入选取的穴位,穴位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后,在针具上接通接近人体可接受的微量电流波,通过这种方法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以此来促进疾病的康复。王延玲8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以通过不同的针刺方式和手法,选用电针配伍普通针灸进行治疗,两者的主穴都是选择阳陵泉、腰部阳关穴、环跳穴等、十七椎等。辨证选取配穴,如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用电针刺膈腧穴,肝肾亏虚型可加刺三阴交。研究结果表明,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1.1%,电针组相较与传统针灸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
1.3中药溻渍
中药溻渍在中医中属于外治疗法。中药溻渍是将药物加热,外敷在皮肤上,以此方式来充分发挥中药祛风、散寒、消淤、止痛的作用和功效,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减轻肌肉的局部痉挛,松懈粘连,加速机体的血液流通,减轻炎症渗出。吴章友将中药溻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于研究其腰部疼痛缓解的情况。该研究选取144例患者其中72例进行中药溻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推拿的基础上增加了中药溻渍治疗,选择乳香、没药和藏红花等药物,装入白色布袋内,隔水加热三十分钟。将中药溻渍的布袋放于患者局部疼痛的皮肤上,同时配以点、按、推、揉、塌等手法三十分钟,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疗效。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最终结果为,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4艾灸法
艾灸法是采用艾绒或其他药物为灸体,通过烧灼、温熨体表上的穴位,借助灸火的热力以及艾叶的芳香行气之功,使其能通经活络、驱寒除湿、散寒止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术后采用传统护理穴位配合穴位艾灸可以使患者迁延不愈的病情得到减轻。若患者出现过饱、过饥、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时应慎用。艾灸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避免烫伤的发生。艾灸结束后,要嘱患者多注意休息,多饮水,多食黑芝麻、桑葚等滋养阴液、补益肾气的食物。艾灸可以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和淋巴的循环,有效缓解因为疼痛而引起的肌肉痉挛,加快机体功能的康复。艾灸法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毒副作用小,适用于各种经济条件。
2.中医综合疗法
在临床上患者通常采用多种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宋翠翠选择住院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0例。单纯熏蒸组有患者35例采用中药(桑寄生、黄芪、独活 、羌活 、红花各30g熏蒸治疗)。每天进行一次治疗,一次治疗最佳持续时间为三十分钟,治疗周期为十天。联合治疗组在熏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拔罐、艾灸、耳穴压豆法。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病例为33例,无效2例。单纯熏蒸组的总有效率大约是82%。结果表明采用多种中护理技术治疗效果显著。申永寿选择1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人。第一组采用体针的治疗方法,选取夹脊穴、环跳穴、秩边穴为治疗穴位。使用直针法针刺上述穴位,并在夹脊穴的针体上链接电子治疗仪。留针三十分钟,每两天治疗一次,共治疗20次。第二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耳针沿皮透刺疗法和耳穴压豆进行治疗。耳穴压豆选取神门、肾区,每四天更换一次,联系治疗40天。耳针沿皮透刺疗法选取患者双侧耳部为治疗区域,留针30分钟,退针时快速小幅度捻转针体,每两天治疗一次,共治疗20次。第一组的总有效率为78.75%,第二组的总有效率为96.25%。研究结果证实,使用体针疗法、耳针沿皮透刺疗法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显著。中医治疗方法毒性较小,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症状。中医综合治疗也使整个治疗过程更加多元,多种治疗方法间可以优势互补,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在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方面疗效显著。
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中属于“腰痛”的范畴,本病多由内因外感,跌倒损伤导致腰部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失于濡养,从而出现腰部疼痛或下肢酸麻胀痛等表现。近几十年来,中医护理技术发展迅猛,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结合患者自身病情的状况给予中药熏蒸、针灸法、艾灸法等护理技术进行干预,可以明显感觉到患者的病情症状得到缓解同时治疗周期也大幅度缩短,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的规模逐渐扩大,采取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使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开展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乐之,路潜主编.外科护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771.
[2]张艳丽.椎管减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J],2014.34,313.
[3]张全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424.
[4]唐春杨,张磊.中药熏蒸联合针刺在湿寒痹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J],2020,17(22):145.
[5]谢秀美.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护理分析.临床合理用药[J],2020,13(8):131.
[6]孟国周.针灸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研究[J],2019,11(15):87.
[7]王婷婷.中医针灸治疗腰腿疼痛的短期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J],2018,6(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