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革新了体育教育模式。小学体育教师根据课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和运动。要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必须充分认识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为实现体育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经验的有效结合,我们将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小学体育开展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的提升依赖于运动技术和技巧的逐步发展。按照这一标准训练,小学生能深入提升运动能力。大单元式教学强调课程内容的有序组织。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应明确传接球、运球和投篮等技术间的关联与衔接,确保篮球课程具有清晰的层次和连续性,从而助力学生系统地掌握篮球技能,提升整体运动水平。此外,还可以采用多课时的单元教学方式,把所学习到的篮球知识和技巧,在3人赛或小组比赛中进行全面地应用,最终实现对篮球项目的体育能力的培养。所以,通过大单元式的练习,让同学们在整体的学习和练习中感受技巧的运用,可以让同学们快速的掌握篮球技巧,对同学们的体育技能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二)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实效
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体育课是一个让同学们学习体育知识、方法和技术,同时也是一个磨炼意志品质、提升自身素养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课堂上,运用趣味化的手段,丰富的学习和练习形式,创造“以学为主”的练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练习习惯。大单元教育着重于教育的过程中,以学情为基础,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联系,从情境、学练要求等方面着手,对不同的项目进行了不同的设置,构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由单个练习到组合练习的教育架构,并将重点放在了设计一个完善的学练活动上,创造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学练情境。所以,体育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个环节的精讲和练习,让同学们拥有更多的参与练习的机会,进而提升班级的活动度。
二、新课标下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深度理论为指导,认真筹划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制定好教学规划后,教师还应进一步思考如何结合教学单元内容来实施这些策略,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出色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因此,教师可以考虑采用分层分级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大单元的教学环节,并适当补充相关的体育知识,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中实现全面发展。
比如在学习球类运动时,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将球类运动进行大小单元概念划分。球类运动大单元教学由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多个小单元组成,各个小单元之间独立又有联系。此种情况下将大单元内的球类运动基础技巧、互化、应用结合起来开展教学,达到大单元球类章节知识整合的作用。同时,基于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个体差异,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引入球类运动能力的拓展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深度。
(二)以情境为载体拓展学习活动
体育大单元教学应紧密贴合生活。教学中,需创造真实感强的情景,结合生活与竞赛,设计或模仿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真实场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供真正的体验价值。同时,应强调“如何应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与实践,确保教学过程顺畅进行。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体育技能,还能在真实情境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们安排两项学习任务,例如,“两个人一队,两只手在胸口上传递和接球。”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机械式的训练,反而会着重于体会到由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和动作所产生的力度的改变,从而体会到主动迎球和默契配合的重要意义。又如,设计传球与接应项目活动,此项运动提出如何在有防守时,成功地进行多重传球与接应?学生会面对各种不同的攻守情景,在合作、反思和尝试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对篮球特殊的运动技术和战术应用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在与同学们的沟通和合作过程中,培育体育精神。
(三)充分利用好体育教材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课本章节为基础,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从前期准备到教学实施,教师都力求全面细致,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深入挖掘体育理论知识,教师运用概念模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此外,教师精心梳理运动知识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活动,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参与体育活动和研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体育知识,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合作运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秉持正确教学理念,强化体育教育意识,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目标及过程,构建精简知识体系。同时,持续丰富理论知识,结合大单元结构化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灵活调整体育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往往以教学经验为主,认为体育教材作用不大。但是教材的编写都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具有科学性。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材的大单元划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将同类运动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由易到难,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条理地进行体育技能学习。同时,由于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还能够通过这种拓展下的深度学习,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四)注意课后反思评价
反思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限于学生的课后反馈和复盘,也要求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深入总结。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例如在学完每一章体育单元后,鼓励学生自查不足,识别并填补知识空白,确保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后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参与比赛等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此外,课后作业的布置在大单元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反思应着重于教学设计、策略和备课过程,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体育成果,优化教学方案。在评价时,应发布形成性评价,而非仅依赖最终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学生的深度学习,检验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学习效率,确保学生持续进步。
三、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传统教学模式已显不足,教师亟需创新教学手段。小学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维持健康方面扮演关键角色,理应受到重视。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整合课程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全面的体育锻炼计划,并形成系统的体育知识体系,从而显著提高体育课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凤.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J].体育风尚,2021(4):2.
[2]张金龙.大单元体育教学的新思考[J].体育教学,2020,40(3):3.
[3]刘岐.小学体育运动技能类教材大单元教学模式初探[J].轻松学电脑,2020.